一定能摸到红球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一定能摸到红球吗

郑燕

贵州贵阳市第十九中学郑燕

一、教材说明

1.说课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第一节《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第1课时

2.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所学习的可能性问题实质上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它是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的基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初中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从不确定(或统计)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可能性是普遍的,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本课时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首先以游戏为背景,引出不确定事件与确定事件,让学生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定性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一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初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体会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

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教学难点: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选择“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索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动手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3.教学手段.

本节课以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为辅,通过实物操作以及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人而感受教学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

视频演示:贝克汉姆射点球

利用多媒体课件,以“贝克汉姆射点球”作为本节课的引入,能够很快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对点球大胆的猜测就是在感受一种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

1、在讲台上按课本所示摆放装有红色,白色球的三个盒子,请三个同学到盒子里摸一摸,看谁能摸到红球.

全班讨论,哪一个盒子一定能摸到红球?

2.三组同学分别到讲台参与游戏,其它同学展开想象,他们可能摸到红球吗?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个试验游戏,三个盒子所装球的颜色不同,以使学生对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有初步的了解.)

感知新知:

1.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

3.不确定事件.

学生通过对试验的领会,在摸球游戏中,结果不尽相同,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联系游戏及实际生活,深刻体会.由此引入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想一想:

生活中,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多吗?

结合游戏情境和概念,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先结合概念,进行充分想象,然后举例说明.师生之间交流体会.组织学生充分交流

(使学生通过举例交流,体会概念.)

议一议:

(1)足球比赛前,裁判通常用掷一枚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双方的比赛场地,裁判投币时应注意什么?

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进行概率试验时,一定要保证随机性.

练一练: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并说明理由.

(1)石头孵出小鸡

(2)明年10月30日我市要下雨

(3)圣诞老人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礼物

(4)人的生命会无限延长

(5)太阳从东方升起

(6)一枚硬币向上抛高,落下后有国微的这面朝上.

练习(1)(2)(3)(4)(5)(6):学生先想象,然后形象感知,并与同伴交流.

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探究的整个过程,体会学习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的激情.

再次明确学习的目标,并使学生自行检验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