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环境下的社会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社会问题研究

武贵英杜茜杨伦

1杜茜,2武贵英,3杨伦中图分类号:G647

1甘肃省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2甘肃省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3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大坝小学贵州毕节551700

近年来,由网络传播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本文从传播学以及社会学的双重视角入手,对于网络传播环境下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由于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势头之迅猛,加之网络传播本身具有的交互性、个人化、去中心化以及传播的极大开放和自由等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点,使得网络传播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全新的社会问题。

一、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

网络传播相比于传统媒体,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去中心化、交互性、小众化、多媒体化以及传播的自由化。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我们正处在一个“沙皇退位,个人抬头”、“消解中心主义”的时代(3),随着科技的进步,首先在技术方面实现了去中心化的可能性,随后由于传播主体逐渐消解,由真实转变为虚拟、由单一转变为多元,这就促使网络传播形成了开放、多元和个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去中心化意识逐渐加强。无论是过渡经济体制下的中国报纸还是高度商业化的美国电视台,大众传播媒介的目标始终是把特定的信息向受众传播,态度明确,手段强硬(4)。而网络传播提供了平等发言的机会,使得去中心化结构得以实现。网络传播模糊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使这两者处于平等、互动的地位,实现了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则可以完全成为真正意义上平等交流的伙伴—共享与参与共存”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说“社会问题也即公众的问题,即不是个人的困扰,而是社会中许多人遇到的公共麻烦。”“社会的公众问题常常包含着制度上、结构上的危机,也常常包含着马克思所说的‘矛盾’和‘斗争’”虽然对于社会问题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角度,但是在狭义的角度来看,一般都认为社会问题具有以下四个要素:第一,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第二,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第三,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第四,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本文探讨的网络传播环境下的社会问题,指限定在某一特定环境内即网络传播环境内的社会问题,有学者称为网络社会问题,它产生于网络环境中,都与网络产生着某种关联性,并且它对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不利,能够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同时公众对它产生主观上的普遍认定,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而且这种社会问题从控制渠道来看,它的解决和改善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冯鹏志认为网络社会问题分为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沉溺这五种类型。网络传播环境下的社会问题,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由于网络开放性的特点,卷入某一社会问题的群体越来越多,这既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社会力量,也同时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难控性。

二、网络传播与社会问题

网络传播环境对社会问题的影响,从社会问题产生阶段的“议程设置”、社会问题发展阶段的“沉默的螺旋”以及网络传播环境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这三方面进行探讨。议程设置功能是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和D·L·肖在李普曼“拟态环境”和拉斯韦尔关于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它的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在网络传播中,当事人的影响会更加直接的传递给受众,这对于提高一个事件的受注目程度,也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提高对某件事的关注频率与强度的可能性,使网络同样存在议程设置的功能。16日,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发生抢购食盐的现象,产生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网络传播在社会事件的产生阶段,可以轻而易举的进行设置议程和把议题迅速的推向深入,从而为社会问题的产生制造了条件。正如某些问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也许无法引起传统媒体以及大众的关注,但是经过网络传播之后,就会受到极大的关注,进而对事件的走向产生影响。例如有越来越多的身患重病却无力医治的困难群体,被网友发现之后,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呼吁社会力量的救助,从而获得救治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网络在这些社会问题中扮演了社会互助联络站的角色。任何社会问题都是持久性的社会现象,网络传播能够对整个事件进行全面的持久的关注,并及时给予传播和监督,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2006年的山西“黑砖窑”事件和寻找丢失、被拐孩子的“宝贝回家”网站等这些事件中,网络的巨大作用是起到了关键性影响的。网络传播的巨大影响力,能够迅速形成广泛共识基础之上的舆论,使得人们能够做出正确的行动。网络传播在社会问题中的干预作用的增强,得益于一个个社会问题中网络舆论体现出的力量,也得益于网络舆论对社会问题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且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可以联络起来社会各个角落的人们,汇聚大众的智慧、力量,为解决社会问题群策群力。

三、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网络传播环境下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五点:第一,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匿名性、去中心化、交互性以及受者即传者等特点,导致对社会问题的传播控制的弱化,而人们的非理性传播和偏离规范的行为的出现,会催生新的社会问题,所以某个社会问题在网络中的传播可能会催生另外的社会问题。第二,网络传播对社会问题的议程设置不一定能够进行理性的引导,绝大多数都是处于无监管的状态,这样社会问题愈来愈严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第三,网络传播的监管的缺失,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第四,网络传播的内容失控,使得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极大的加大,社会问题一触即发。第五,在网络传播环境之下,在一些社会问题中,权威的传统媒体环境监测功能滞后和缺失,致使网络信息成为主要的信息源,而网络传播自身的特点又可能促使社会问题的更加严重的后果,非典事件的前期由于传统权威媒体的缺位而造成的社会谣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