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早期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李仲锐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贵州遵义563099)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60例恢复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基线及治疗第2周后、治疗第4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量表进行抑郁评定,然后各组数据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同时期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早期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干预;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86-02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0%~60%,表现为哭泣、悲伤、沉默寡言、疲倦、失眠忧虑等情绪障碍[1]。该类患者不能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从而影响早期康复疗效,形成了恶性循环。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如何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我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治疗,旨在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

1.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40岁~65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抑郁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诊断标准;抑郁症状继发于脑卒中后,且持续时间超过1周。两个月内未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总分在8~35分之间。排除脑卒中发病急性期以内(14天);发生卒中前有其他精神疾病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肾等脏器疾病,或肿瘤;生命体征不稳定;有听力、视力、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而无法完成检查者;拒绝参与调查者。

2.方法

2.1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入康复科,将所选患者按入科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包括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及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等的基础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主要为神经促通术及运动再学习技术)、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针刺疗法等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每周5次。

2.2治疗组在此基础治疗上,同时实施以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为主的心理干预治疗,前四周内每周2次,每次均为30分钟,共8次,均为无偿治疗。由同一位医师完成,能熟练掌握各种心理评定的理论及操作技术,灵活应用观察法、访谈法、主观标尺法及心理测验法。总体步骤为:先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取得疗效后逐步过渡到以理性情绪疗法为主的认知心理治疗,逐步纠正不合理信念。结合系统脱敏法、暴露疗法、放松疗法及行为塑造法等方法开展行为治疗,调整或疏导负面情绪,重建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具体实施以下内容:向患方说明治疗的原理及目的,以及错误的认知行为导致不良的情绪的因果关系。建立良好信任关系,评估病情、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等个体特征,分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检查患者认知歪曲的方面及其强度。进行心理疏导,指出患者错误认知的主体,逐步通过行为改变其错误认知。同时重建认知以消除不良情绪。通过回顾往事、参加娱乐活动、放松训练等方法的行为治疗,建立行为、心理上新的反射模式。每次治疗和患者一起确立具体的治疗目标,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增强其主动参与性。使每次治疗内容有所重叠,又有新增加的内容。具体应用的技术有:检测紧张水平、识别认知错误、识别自动性思维、真实性检验、去中心化等。

2.3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与治疗组相同时间及频次的交谈、陪伴处理,但谈话内容仅为日常生活及往事等话题,由相同医师完成。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实验结果以(x-±s)表示,数据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治疗前基线、治疗第2周后、第4周后的评定结果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设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基线、治疗第2周后、治疗第4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分,再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

3.2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后、第4周后,两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后、第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期HAMD评分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抑郁的发生于大脑损害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平衡失调有关;其二为家庭、社会、心理等各种影响,导致病后出现生理心理平衡失调。

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改善抑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及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物疗效较快,但副作用较多会使患者顾虑而放弃服药治疗,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而心理干预治疗还没能完全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资料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综合康复治疗前、后均有差异,也印证了患者同样是心身一体的生命体,各因素相互影响,肢体活动功能等的治疗疗效也会促进抑郁等情绪的改善。而配合早期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从而对疾病治疗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临床康复工作已经证明,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不仅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而且有利于他们身体功能的恢复和康复[2]。心理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挖掘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克服自卑和恐惧等心理障碍,提高应对各种社会不良刺激的能力,建立积极的、合理的认知体系,从而提高他们社会生活的信心和心理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晓林,燕铁斌,等.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9-160.

[2]张通,等.神经康复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