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县委党校山东茌平
摘要:当前,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影响着当代青年人价值观的形成和选择,进而左右着他们的思维和判断。本文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关键词:大众传媒;当代青年;价值观;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当代青年几乎人人拥有手机、电脑等信息发布设备,网络几乎渗透到每个角落,保持封闭往往是不可能的。新媒体以其庞大的信息量、广阔的覆盖面和丰富的表现载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青年人的学习、生活以及价值观的选择、形成。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当代青年本能地对新媒体发布的信息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他们虽热情、使命感十足但又迷茫不知辨析。习总书记曾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所以,在新形势下,要做好青年一代的统一战线工作,从思想上、观念上引领青年的发展方向,积极调控和发挥新媒体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已经成为当今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
一、新媒体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和日趋成熟的产业化运营手段,对于社会舆论有着超乎寻常的把控力和影响力。但是,随着大众传媒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一些大众传媒过分关注短期效益,过度追求商业化、利益化,甚至成为某些人赚取眼球、谋求暴利、发家致富的手段。尤其是当前,新媒体中一些消极、不健康的信息传播将对当代青年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负面信息削弱了青年人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内容最初是为盈利而制作的。有两种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泛娱乐化倾向。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在使用新媒体时,更多地使用到其娱乐功能,是为了追求片刻的休闲和放松。为了迎合受众的“娱乐消费”心态,一些大众媒体难免会将庸俗化、娱乐化,平庸化的内容奉为新潮、流为时尚,而深刻、崇高的文化内容却因缺乏关注而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娱乐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已经逐渐陷入了泛娱乐化。这种娱乐信息的背后代表的是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二是信息碎片化倾向。当前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创造者和发布者,人们从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各种信息的夹缝中获取各种碎片化的信息,这种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夹杂着不同阶层的人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现状的不同展望和解读。人们随心所欲地在网络上发布微博,编辑手机短信,这些看起来仿佛无足轻重的信息碎片,在有心人的恶意传播下,在少数缺乏职业道德的媒体工作者刻意夸大、渲染下,加之不明真相的民众跟风转发和评论,往往会引起一场社会风暴。看似不可能实现的蝴蝶扇动翅膀就可以引发海啸的蝴蝶效应,变成了现实。公众与政府对信息话语权的不断博弈以及网络独特的发酵功能使各种信息都有可能被网络等媒介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不断变化,阶段性社会问题集中显现,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社会中的这种偏激心理,刻意捏造、夸大、扭曲相关事件,误导群众。青年人面对这样复杂的信息资源,却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慧眼”。当他们遇到挫折、无法客观认知、释怀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时,就会对这些负面信息定义为真实的、公平正义的,进而对对自身的价值观教育产生不同程度的怀疑和否定
(二)当代青年对新媒体的依赖弱化了青年人形成的主体性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不断应用到公众的生活、学习、交际中,从最初消遣时的娱乐、到逐渐轻信、再到最后极度的沉溺,青年人成为依赖于新媒体所提供的拟态环境交往、娱乐、学习、生存的生命体。传播学大师施拉姆对此曾经有过一段经典的表述:“大众传播媒介是时间的窃贼,而人们却心甘情愿地让这个温情而聪明的窃贼盗走大量弥足珍贵的时间。”[3]
哥伦比亚大学的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与同事莫顿合作的关于大众传播的杰作之一《大众传播、流行口味与有组织的社会行为》中曾经列举了大众传媒三种强大的社会效应:一是大众媒介能赋予人地位;二是大众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社会规范;三是大众媒介能用作社会麻醉剂。其中的第三点,值得我们深思和玩味。他们认为,对一般的读者和听众而言,泛滥的信息洪流会起到麻醉的作用,而不是激发潜能的作用。人们往往把对问题的了解与就解决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混为一谈。大众传媒传达给公众的信息却也在另一个层面使人们较少地参与解决问题的行动。关于这一点,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有过明确的表态,大众传媒可能成为最令人尊敬、效果最好的社会麻醉剂,足以使上瘾者不知道自己的病症。新媒体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更是如此。当青年人花费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上的时间与日俱增,直到无法摆脱对其影响之时,青年人对新媒体的依赖、轻信和盲从也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新媒体环境下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新媒体对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内在影响,发掘新媒体对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价值,已成为重要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不断完善立法,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和监督
新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更是各种正、负能量交杂的舆论场。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快捷性、广泛性、多元性、透明性等特点,一方面大家通过新媒体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比较容易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情感交流起来也很便捷。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开放性和低门槛性,很多不良信息的存在对整个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特别是危害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虽然制定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我国目前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过于简单、粗糙,内容不够全面,操作性缺乏,处罚力度不够,因而导致网络上随处可见一些的不良信息。所以国家要不断完善相关立法,严格和规范管理新媒体传播的信息。
(二)充分利用多种新媒体形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青年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以往相比大不相同,他们学习能力强,接受信息快,有思想,而且多元化,是新媒体最主要、最积极的参与者,而新媒体的优势正在于其能突破时空局限,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效应,这就决定在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这种优势,采用青年群体易于接受的现代传播方式,探索各种正确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来提升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此,共青团要不断加强青年人的网站建设,建立青年人思想引导的新体系。通过搭建一些青年喜欢的平台,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多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社会正能量,逐渐在新媒体中构筑属于他们的精神家园,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利用微博、微信、QQ、BBS等各种方式积极推建立起各种主题健康向上、内容丰富多彩的新媒体交流娱乐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动漫、电子杂志、游戏等载体,适当嵌入道德、艺术等元素,把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统一起来,通过青年人的参与和互动,在娱乐、交流和休闲中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让青年更清楚正确价值观选择的重要性。
(三)提高新媒体自律意识,为青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创造好的舆论环境,必须提高新媒体的自律意识。一是要构建“把关人”机制。“把关人”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卢因认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作为新媒体,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科学的信息的筛选和取舍制度,一定要选取对青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有利的信息,倡导积极、正向、主流的社会价值体系和观念,杜绝刊登各种“星、腥、性”信息,共同塑造良好的信息宣传氛围,实现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良性循环。二是要积极传播正能量。传播正能量是我们国家社会道德的基本取向,关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网络社会中,要构建自由开放健康的网络文化秩序,唱响“主流声音”、“弘扬正能量”,作为信息传递主体的网络媒体责无旁贷。同时,改变网络媒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体还是其自身。网络媒体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坚守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切实维护公信力,弘扬真善美,积极传播正能量,以真情实感吸引和引导广大受众。三是加强新媒体人职业道德。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对媒体受众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些新媒体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报道新闻以“吸引人们眼球”为目的,经常报道一些虚假新闻、低俗新闻和有偿新闻,全然不顾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刻意把一些负面的新闻扩大化来提高人们的关注度,惟恐天下不乱。因而,我们要着力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增强新媒体人职业素养。
(四)强化政府职能的疏导,构建多主体联动的导引机制
青年价值观的培育不仅仅是青年自己的事情,这不仅需要社会、家庭的关重视,更需要政府正确的引导。一是要引导青年群体科学合理地吸纳新媒体时代的先进文化。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带动、活动强化以及管理控制等多种科学、合理的途径,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传输给每一个青年,提升青年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帮助其在新媒体复杂的文化环境中顺利吸收先进文化。二是倡导全民参与,共同塑造良好的信息宣传氛围。激发社会成员的信息责任意识,杜绝消极、虚假以及反动的媒体信息,倡导积极、正向、主流的社会价值体系和观念,共同塑造良好的信息宣传氛围,实现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良性循环。三是挖掘青年潜能,激发青年群体主动融入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所以,青年主流价值观念教育和引导效果如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青年个体的潜能,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召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年岗位建功座谈会或是开展“优秀青年志愿者”评选,努力营造勤于学习、勇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良好氛围,主动强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75.
[2]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273.
[3]樊葵.媒介崇拜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6.
作者简介:
杨广,男,本科,山东茌平,中共茌平县委党校,研究方向是经济和社会,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