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桥头医院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以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联合治疗的恢复情况。方法以2013.9-2016.10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者,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35例以及联合组35例。其中常规组行溶栓治疗,联合组加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对用药前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患者D-D、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联合组D-D、Fib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肺栓塞改善率为97.1%,明显高于常规组88.6%,联合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以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联合治疗,患者恢复好、症状改善好。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急性;疗效;尿激酶;肺动脉栓塞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机体中栓子在肺动脉聚集,致使肺动脉及分支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引发的一种病理生理综合征,疾病临床属于急重症,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等特点。患者症状为胸痛、咳嗽、咯血、发绀、呼吸困难等非特异性症状,临床易出现漏诊、误诊,若治疗不及时其致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心梗,同时近几年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高血压,且死亡率[1]。本次我院观察2015.9-2016.10期间3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9-2016.10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者,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35例以及联合组35例。患者经检查未发现血液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肝肾功能不全,CT、血气分析检测符合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标准[2],无用药禁忌症、严重过敏反应,其中常规组男19例,女性16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4.1±6.7)岁;联合组男20例,女性15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3.8±6.4)岁,一般资料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本次研究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患者行溶栓治疗前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炎、营养支持、低氧流量吸入,同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用药解痉平喘药氨茶碱、强心剂西地兰,用药硝酸甘油、利尿剂呋塞米等;联合组加用注射用尿激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1653产品规格:50万单位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剂量为2万单位/kg,取适当本品溶于100ml5%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待患者凝血酶时间恢复到基础值1.5倍时,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078产品规格:0.5ml:2500IU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每12小时用药1次,剂量为0.3ml,连续用药7天。
1.3观察指标
对用药前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水平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根据相关文献自制级别恢复评测表,治愈显效:治疗后患者胸痛、气促等症状消失,肺动脉栓塞消失。恢复良好:咳嗽、心悸等症状明显好转,肺动脉狭窄减少65%以上。有所改善:患者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部分缓解,肺缺损段减少30%以上。无进展:患者病情无改善或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
2结果
2.1用药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变化统计入院时患者D-D、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联合组D-D、Fib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临床常见心血管急症,同时也是呼吸系统急症,疾病急性发作时会造成机体右心室负荷增加,出现右心室衰竭,若不及时进行溶栓临床死亡率高,但相关数据统计及时有效的诊治,能将疾病死亡率降至3%左右[3]。由于基础疾病以及疾病病症无特异性,临床诊断易出现漏诊,疾病治疗重点在于降低肺动脉血压、恢复右心室功能、减轻肺血管阻塞、增加肺组织灌注,有学者提出使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能促进血流通畅、预防心源性休克、防治栓塞复发,提高溶栓效果[4]。前者是一种能直接催化纤溶酶原的蛋白质,促进纤溶酶原裂解为纤溶酶,从而降低机体内凝血因子作用,达到溶解血栓、恢复阻塞血管血流通畅的目的,其肝肾损害小、毒性低、起效快,服药后15分钟可达到血药浓度高峰。低分子肝素能促进机体抗凝血酶Ⅲ释放,抑制因子Xa活性,阻碍机体纤维蛋白形成,同时加速纤维蛋白溶解,从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管阻塞、增加肺组织灌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从不同途径、多靶点作用起到溶栓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5]。
本次研究发现入院时患者D-D、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联合组D-D、Fib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由于疾病是因肺动脉血栓形成致病,而纤维蛋白原为作为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在凝血、止血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学者研究发现疾病急性发作时因纤维蛋白原要消耗形成纤维蛋白,其水平会降低,临床可通过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来判断疾病情况[6]。同时D-D作为机体凝血功能敏感指标,能有效反应患者凝血和纤溶活性激活,若血液中水平上升则表示患者出现血栓、高凝状态,临床对其水平检测能反应疾病改善情况。
综上所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以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联合治疗,患者恢复好、症状改善好。
参考文献
[1]杨国凯,杨镛,万嘉等.小剂量阿替普酶联合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6,36(1):6-7,8.
[2]海翔,姚靖.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83-1684.
[3]崔青丽.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2):79-80.
[4]曾昭凡,陈浩,戚悠飞等.介入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26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2):119-122.
[5]康涛,李晓强,钱爱民等.急性肺动脉栓塞15例治疗体会[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6):441-444.
[6]曾昭凡,陈浩,戚悠飞等.介入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26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2):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