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献路
(山西省潞城市人民医院山西潞城0475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诊断脑梗死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及牛津郡社区卒中计(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OCSP)分型的符合情况符合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其头颅MR的影像学表现,对影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在不同发病时间诊断的准确率及与OCSP分型进行对比。结果:58例患者在72小时后均诊断明确,其准确率为100%,在6~12小时内的诊断准确率为55.32%,明显优于同期CT诊断的准确率。检出梗死部位78个,其中基底节区39.74%,额叶26.92%,顶叶12.82%,丘脑10.26%,其他部位病变10.26%。MRI诊断与OCSP符合率为腔隙性梗死(LACI)85.7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81.8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90.91%,后循环梗死(POCI)86.67%。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的、病灶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及与OCSP分型符合率均较高,是诊断脑梗塞的最佳检查手段。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梗死;诊断准确率;OCSP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027-0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其具有预后差、高致残率的特点,其病死率可达到10%~20%。其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脑组织局部区域血供受阻,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脑组织变性坏死,从而在临床上产生对应的神经损害的表现[1]。因此,在临床上对其准确、及时的诊断对于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脑梗死的诊断除了依据症状、体征外,影像学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其中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的结果是最具价值的,对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探讨了58例由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在46~82岁,平均年龄为(67±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对脑梗死制定的诊断标准[2]。既往21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29患者有高血压病病史,18例患者有冠心病病史。根据英国脑卒中的OCSP分型,本组腔隙性梗死(LACI)患者21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患者11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患者11例,后循环梗死(POCI)患者15例。
1.2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监测其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然后核实患者是否有核磁共振检查禁忌证,如果没有则即可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本组58例入院后进处理生命体征均平稳,且未见相关核磁检查禁忌。然后采用日立0.3T永磁磁共振成像仪系统。患者取仰卧位,以听眦线(从眼外眦至外耳道的连线)为基线从颅底向颅顶进行逐层扫描,其层数设定为10-12层,层厚设定为10mm,层距设定为2mm。采用T1WI、T2WI横断面图像及T2WI矢状面图像进行检查。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表示,然后采用确切概率法对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检验。
2.结果
58例患者在72小时后均诊断明确,其准确率为100%,在6~12小时内的诊断准确率为55.32%,明显优于同期CT诊断的准确率。检出梗死部位78个,其中基底节区31个,占39.74%,额叶21个,占26.92%,顶叶10个,占12.82%,丘脑8个占10.26%,其他部位病变8个,占10.26%。MRI诊断与OCSP符合率为腔隙性梗死(LACI)85.7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81.8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90.91%,后循环梗死(POCI)86.67%。祥见表。
表磁共振诊断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准确率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脑血管疾病已成为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中脑梗死是脑血管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急且病情变化快。尤其是急性脑梗死,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十分重要[3]。在临床上,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来推断大致的梗死部位,为初步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但是,入股要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规范、准确、系统的治,必须充分了解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机理,并且能从客观的影像学资料上反映出来[4-6]。对脑梗塞的基础研究表明,脑组织在缺血发生几分钟后神经元细胞即出现细胞水肿,影响脑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的活性,使细胞内液增加,从而致细胞更加肿胀。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血脑屏障将被破坏,缺血的脑组织将出现血管源性水肿,时该区域内总含水量逐渐增加,此时核磁共振成像时其在T2WI、T1WI像上将表现出一定差距。由于MRI不仅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颅脑的解剖结构,又有较高的精细度,对于梗死早期的缺血水肿变化比较敏感,能够清晰地区分周围组织与病灶部分[7-8]。因此,MRI检查能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脑部病变,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较为准确全面的依据。本组全部58例患者在72小时后诊断准确率为100%,在6~12小时内的诊断准确率为55.32%,符合脑梗死病理生理变化特点。本文得到的诊断准确率与国内学者[9]的相关报道相似。另外,本文MRI检测结果与OCSP分型符合率均高于80%,与国内学者贾晓峰[10]等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的结果相似。
总而言之,MRI对脑梗死患者的、病灶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及与OCSP分型符合率均较高,是诊断脑梗塞的最佳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钟建光,邹俊民,刘建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01:125-126.
[2]冯丙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4:289-290.
[3]王秀忠,韩壮,史万英等.MRI表观系数判断超急性期、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3,35(1):72-74.
[4]李超,李冬雪.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67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05:561-562.
[5]王骏,刘小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4,10:89-91.
[6]曹笃,牟君,魏有东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阴性1例[J].第三军医大学,2013,35(11):1128-1140.
[7]钟建光,蒙泽明,王开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99-100.
[8]梁东辉,李志平,石伟辉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5):467-471.
[9]路雅宁,宋静杰,穆耀强.急性皮层下脑梗死的临床与弥散加权成像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10):913-915.
[10]贾晓峰,钟平,张国平.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