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鑫鑫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唐岭小学276711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柔”性管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沟通,从而影响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如何做到“刚”、“柔”并济,孕育良好的班集体呢?
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班级管理时刻处在若干矛盾的交织中,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只有充分注重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一、无微不至,以爱动其心
实现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先决条件是,班主任必须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的渴求是每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里,师生之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土壤里,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了‘爱’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由此不难看出,心理沟通的最好方法便是“爱”,教师只有用一颗博爱的心去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才能奏出最美好的乐曲。只有触动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心,才能对老师的教诲产生认可和顺从,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
二、潜移默化,以情导其行
营造好的班集体,实现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投入。教师应对学生开诚布公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以求得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应避免师生间的相互猜疑、相互排斥乃至相互敌视,为班级的创造性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氛围,使班级成员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以情导其行的目的。教师应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亲人,以诚相待,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干扰,使尖子生去掉“自傲”,让后进生去掉“自卑”。当学生感到学校可爱、教师可亲时,身心活动便能以教育者的意志为准则了。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达到师生间的心灵相融,班级管理工作便会一帆风顺,良好班级也会自然而成。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非常注意用自己的情激学生的情,借学生的情引学生的行。例如,在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我班获得了年级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还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同学们无不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为我们自己喝彩”。会上,我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从“小胜”开始,逐步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进而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心活力,为自己喝彩鼓掌。同时,这次班会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理解信任,活动中求发展
素质教育指出:“让学生全面地发展,且生动活泼地发展。”这里的“全面”指的不仅仅是学习,而是体现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因此,如果对学生的教育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上,必将难以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而生动活泼地发展,也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多元化、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得以生动活泼发展的机会。
活动赋予班级以生命和活力,教师不能只靠空洞的说教、乏味的讲解来要求学生,而是应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生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给每个学生以表演的舞台、以施展才能的机会。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只有尊重、信任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持久。
每一次的“六一”和“元旦”联欢,是同学们量喜爱的活动。每次活动前,我索性交待一下注意事项,其余的从布置教室到准备节目、编排节目、编排节目、主持节目、联欢过程等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做。仅是这一点点的信任,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的准备有条不紊,没用老师动手,一台生动而富有童趣的庆祝会便出台了。教室里挂上了五彩缤纷的彩带,吊满了颜色各异的气球,一派热闹的景象。
他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这儿添添,那儿画画,每个角落都被打扮得漂漂亮亮、充满童趣。而老师则被邀请到了“特邀嘉宾”的座位上。联欢会开得热闹成功,处处洋溢着团结向上的气氛。
记得当年我接手的一年级创新实验班,学生平均年龄只有6岁,事事、时时都要依赖老师,自己成了地道的父母官、“法官”。怎样与他们沟通呢?能不能也像高年级那样把权利下放给孩子们呢?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了冒昧的尝试——让学生们争当“小老师”,每天一个轮流“执政”,具体负责提醒同学们课前两分钟入静,兼班长喊“起立”,负责教室开锁,处理同学间的“民事纠纷”。六岁多的“小老师”们走马上任了。教室门上的钥匙挂在了脖子上,他们成了班里的“全权大使”,有了露一手的机会,自觉身价倍增,样子天真、自信、神气,他们行使权力也动起了真格的。在此期间,向老师告状的明显减少了,原来他们都到小老师那儿去倾诉苦衷了。出乎意料的是,那些琐碎繁杂的事情,孩子们竟也能处理得公正合理。难能可贵的是,在活动中孩子们也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好像忽然长大了许多,从心理上和老师贴近了,班级管理也顺手多了。
综上所述,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必要条件。师生间只有达到“心心相印”的心理沟通,班级里的每个成员才能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和依附感,对老师产生崇敬感和亲切感,教育教学才会事半功倍,良好的班集体才会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