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运花马成龙(山东省胶南市王台中心卫生院266425)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8-0030-02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对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皮疹发病率100%,发热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40.13%,中性细胞升高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名患者中,2-5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学龄前幼托流行特征防治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地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确诊病例523名,其中男童287例,女童236例;门诊病例479例,住院病例44例。
1.2方法
本组儿童均由二级以上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诊断依据为: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百分比。
2结果
2.1流行病学特征
2.1.1年龄分布
本组患儿均在11岁以下,最小8月龄,最大11岁。其中1岁以下5例,占0.95%;1岁19例,占3.63%;2岁36例,占6.88%;3岁67例,占12.81%;4岁243例,占44.74%;5岁119例,占22.75%;6岁37例,占7.07%;7-10岁5例,占0.95%;11岁1例,占0.95%。
2.1.2时间分布
本组患儿均发病于3-10月。其中3月14例,4月31例,5月69例,9月131例,7月107例,8月121例,9月39例,10月11例。
2.1.3接触史
本组患儿发病前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的346例,占本组患儿的66.15%,有间接接触史(家长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12例,站本组患儿的2.29%
2.1.4地区分布
在全街道各社区中均有发病,其中东部经济发达的社区发病较多。本组患儿幼托348例(其中有资质托幼31所,共计143例;无资质托幼18所,共计205例),散居175例。
2.2临床分析
2.2.1病程:4-12天,平均6天。
2.2.2临床表现
523名手足口病患儿中,手、足、口、臀部皮肤黏膜斑疹及疱疹均损害的100%;不同程度发热(37.1-39.5之间)288例,占55.07%。
2.2.3并发症
肺炎37例,脑炎5例,心肌炎1例,肠炎1例。
3防治措施
3.1隔离传染源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家长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应随时密切观察儿童身体状况,有可疑特征及时就医。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加强儿童缺课原因随访,一旦发现病童或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并尽快送医院就诊。患儿应隔离治疗至痊愈后两周方可让其回园复课,与患儿密切接触的儿童应重点观察,增加随时检,患儿所在班级定为隔离班,不要与其他班级儿童一起活动,直至最后一名患儿痊愈后2周。手足口病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3.2切断传播途径
患儿家中及所在班级要加强消毒,“84”消毒液配置比例500mg/L,对地面、墙面及家具、课桌椅等进行喷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患儿餐具及毛巾等可用消毒液浸泡或煮沸30分钟。衣物及被褥应在阳光下曝晒。房间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3保护易感者
社会及卫生教育部门都应加大手足口病防病宣传,教育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不与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接触,教育儿童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勤洗手,有条件的要用流水洗手,家长外出后也应洗手,防止间接传染。同时养成不吃生食的习惯,适度为儿童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
4讨论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其中EV71不但可引起手足口病,而且可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等[1-2]。5岁以下儿童是EV71感染高危人群,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文调查结果,发病时间集中于5-8月,年龄集中于2-5岁,显示该病有明显的人群聚集性。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并公布了相应的诊疗、防控指南[3-4]。手足口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病毒者,病人在出现症状前数天其血液、鼻咽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存在病毒,因而潜伏期就具有很强的的传染性。其潜伏期3-7天,没有明显前驱症状[5]。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它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表现为小米粒或绿豆大的疱疹或丘疹,疹子具有四不像特征,不像蚊虫叮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疱,临床上一般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
由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可见,托幼机构易出现手足口病聚集发病现象,若控制不力,可引起暴发流行,调查显示,实施综合性防病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本病发病率,其中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积极预防该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世力,杨帆,金奇等.肠道病毒71型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03,19(3):284-286.
[2]陆一涵,姜庆玉.人肠道病毒71型与手足口病[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3):183-1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S]: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J],中华试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2(3):210-213.
[5]郗彦萍,刘辅仁.实用皮肤病[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