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胡春燕

(四川省射洪县太乙中心卫生院四川遂宁629211)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应用于临床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的100例患者纳入此文研究资料,对100例患者均予以血液分析处理,并予以100例患者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分析和研究,统计和调查100例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100例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相关检验的患者中,血细胞形态呈现异常的患者占据90.00%(90/100),血细胞形态呈现正常的患者占据10.00%(10/100),假阳性率是10.00%,假阴性率是11.11%,血细胞形态呈现异常的患者占据百分比显著高于血细胞形态呈现正常的患者占据百分比。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占据44.44%(40/90),中毒颗粒现象占据1.11%(1/90),空泡变性现象占据1.11%(1/90),核右移现象占据1.11%,红细胞异常现象占据37.78%(34/90),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占据14.44%(13/90),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占据百分比、红细胞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显著高于中毒颗粒现象占据百分比、空泡变性现象占据百分比、核右移现象占据百分比、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结论: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用于临床中呈现良好应用效果。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126-03

血液分析仪应用于临床检验中可对人力以及物力进行节省,不过,血液分析仪检查只可以将相关数量指标提供,对于细胞大小情况以及细胞之间的比例情况、细胞相关分布情况和是否正常等相关指标难以提供,无法将明确的血细胞相关质量情况和血细胞相关形态情况等提供。而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可以对细胞内部及外部改变予以观察,还可对异常细胞进行鉴别,存在应用价值[1]。本文将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的100例患者,研究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应用于临床中的效果和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的100例患者纳入到此文的研究资料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个月,其年龄平均值是(32.05±2.58)岁。100例患者多存在不明原因导致的发热症状、纳差症状、乏力症状、肝脾淋巴结出现肿大等现象。

1.2方法

对100例患者采集lmL静脉血,用作检验样本,对EDTA-K2相关抗凝血液标本予以血常规有关分析和观察,对采取瑞特染色的血片放置在显微镜的油镜之下,进行仔细观察,于血片上面染色效果良好的体尾处予以计数100个白细胞,并对红细胞相关形态、血小板相关形态、白细胞相关形态进行观察,对白细胞数目和血小板数据予以间接计数,并观察是否存在血液寄生虫等现象。

1.3指标观察

分析及观察100例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相关检验的患者血涂片的染色检查相关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对归于实验调查中的100例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相关检验的患者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算,患者的计数资料采取例数(n)或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出现,展示统计学数据对比及分析价值和意义。

2.结果

100例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相关检验的患者中,有90例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相关检验的患者血细胞形态是异常的,占据90.00%(90/100),有10例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相关检验的患者血细胞形态是正常的,占据10.00%(10/100),其中,有1例患者的血液分析相关结果是异常的,假阳性率是10.00%(1/10)。90例血细胞形态异常的患者中,有9例患者是白血病,其中,有1例患者血液分析相关结果是正常的,假阴性率是11.11%(1/9)。血细胞形态是异常的患者占据百分比对比于血细胞形态是正常的患者占据百分比,予以统计学工具检查,卡方=128.0000,P=0.0000,展示统计学数据对比及分析价值和意义。

有40例患者存在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占据44.44%(40/90)。有1例患者存在中毒颗粒现象,占据1.11%(1/90)。有1例患者存在空泡变性现象,占据1.11%(1/90)。有1例患者存在核右移现象,占据1.11%(1/90)。有34例患者存在红细胞异常现象,占据37.78%(34/90),其中,出现中心淡染区的扩大现象患者有20例,占据红细胞异常总例数的58.82%(20/34);出现环形红细胞的患者有6例,占据红细胞异常总例数的17.14%(6/34);出现大红细胞以及巨大红细胞患者有6例,占据红细胞异常总例数的17.14%(6/34);出现破碎的红细胞、嗜多色性的红细胞、口形的红细胞、泪滴状的红细胞、椭圆形的红细胞等情况的患者有2例,占据红细胞异常总例数的5.88%(2/34)。有13例患者存在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占据14.44%(13/90),其中,出现EDTA依赖性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有1例,占据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总例数的7.69%(1/13);出现假性的血小板数量减少现象的患者有1例,占据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总例数的7.69%(1/13);出现血小板数量增多现象的患者有1例,占据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总例数的7.69%(1/13);出现血小板的形态异常的患者有10例,占据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总例数的76.92%(10/13)。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占据百分比对比于红细胞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予以统计学工具检查,卡方=0.9161,P=0.3385,没有展示统计学数据对比及分析价值和意义;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占据百分比对比于中毒颗粒现象占据百分比、空泡变性现象占据百分比、核右移现象占据百分比、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予以统计学工具检查,卡方=42.9231、42.9231、42.9231、14.1182,P=0.0000、0.0000、0.0000、0.0001,展示统计学数据对比及分析价值和意义;红细胞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对比于中毒颗粒现象占据百分比、空泡变性现象占据百分比、核右移现象占据百分比、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予以统计学工具检查,卡方=53.3742、53.3742、53.3742、21.6629,P=0.0000、0.0000、0.0000、0.0000,展示统计学数据对比及分析价值和意义。

3.讨论

以前的血液形态学相关检查主要是采取外周血的涂片检查或是骨髓的涂片检查予以形态学相关检查,而外周血细胞相关异常形态可以为患者的疾病诊断提供支持,所以,予以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学检查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临床上常用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查方法可将血液相关检验效率明显提升,不过,很容易出现假阳性或是假阴性的现象[2-3]。

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学检查可以对核仁的存在与否、胞质的着色情况、染色质的粗细情况、细胞核的形状情况等予以仔细的观察,还可以进行血细胞计数。在对白细胞出现明显增多的血片中,能够发现存在中毒颗粒情况、核溶解现象、空泡变性现象、再生性的左移现象、幼稚细胞情况等。如果出现中毒情况、出血情况、急性的化脓性相关感染症状的时候,其中性粒细胞数量发生提升现象。白细胞出现退行性的核左移则在抵抗能力出现明显降低或是存在严重的感染症状的时候比较多见。而核右移在巨幼贫血情况以及长时间采取抗代谢相关药物治疗的时候比较多见[4-5]。

予以红细胞相关形态检查的时候,可对红细胞相关着色情况、红细胞的大小情况、红细胞的形态状况等予以直观的观察。一般情况下,有核的红细胞在血液病以及溶血的时候相对比较多见。嗜多色性的红细胞在胃肠道相关疾病以及叶酸缺乏的时候相对比较多见。椭圆形的红细胞以及畸形的红细胞则在存在溶血性贫血疾病的时候相对比较多见。而血小板数目增多的时候,血小板相关形态保持正常,在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时候相对比较多见。当提示存在血小板数目的减少情况、血小板数目的增多情况、血小板相关形态异常等现象的时候,需要对涂片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予以人工复检,减少误诊现象[6-7]。

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查的操作相对比较简便,由具备阅片经验的相关医生予以阅片,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血细胞相关形态掌握情况,能够对血细胞相关质量以及数目进行了解,为患者的疾病诊断将支持提供[8-9]。此文数据研究结果呈现,100例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相关检验的患者中,血细胞形态呈现异常的患者所占百分比要明显高于血细胞形态呈现正常的患者所占百分比,假阳性率是10.00%,假阴性率是11.11%。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和红细胞异常现象所占百分比均比较高,分别是44.44%、37.78%,然后是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所占百分比,为14.44%,之后分别是中毒颗粒现象、空泡变性现象、核右移现象,各占1.11%。展示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用于临床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应用于临床中体现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对患者的疾病进行临床诊断,存在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意义。

【参考文献】

[1]章燕,朱传新,李志坚等.518例白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象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31(4):336-337,340.

[2]朱文元,唐明君,张林等.急性白血病自发性颅内出血外周血细胞形态漏检漏诊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5(7):1211-1212.

[3]蒋楠楠,邱伟东,张丽科等.外周血异常血细胞形态检查的必要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61-62.

[4]王黎,张丽霞,王宏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报告方式应规范化——《ICSH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命名和分级标准化建议》的解读与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7,35(6):459-460.

[5]王长征,肖秀林,张娟安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参考方法的建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6):2328-2330.

[6]Zhang,Q.-Y.,Chabot-Richards,D.,Evans,M.etal.Aretrospectivestudytoassesstherelativevalueofperipheralblood,bonemarrowaspirateandbiopsymorphology,immunohistochemicalstains,andflowcytometricanalysisinthediagnosisofchronicBcelllymphoproliferativeneoplasms[J].Internationaljournaloflaboratoryhematology,2015,37(3):390-402.

[7]张美玲,张志国.破伤风患者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细胞形态改变1例[J].实用医药杂志,2014(7):652-652.

[8]钟玉钗,郭志勤,谢文锐等.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培训的重要性[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5(2):49-50,40.

[9]叶向军,卢兴国.2015年ICSH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命名和分级标准化建议的介绍[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4):29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