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龙岩供电公司364000)
摘要:论述了配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特点,阐述了加强配电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配电网工程管理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配电网工程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配电网工程;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近几年来,国网龙岩供电公司明确地提出了“科技兴局,科技创一流”的方针,切实采取措施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管理水平。为此,在配电网自动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用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10kV线路重合器的应用、配变上装设配电综合测试仪、开发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开展远方抄表、进行电力负荷监控规划等等。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龙岩供电公司供电可靠性以及电网管理水平,提出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构想。
1.配电网工程管理评估方法
配电网工程管理的评估,首先应明确评估的主要环节和对象,如对配电网现场管理评估以保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各项指标良好。因此,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1配电网工程现场质量管理评估
对于配电网工程管理,不仅要处理好配电网运行管理问题,同时也要提高配电网工程现场质量管理。一项配电网工程能否正常、安全、稳定运行,关键在于工程质量的可靠性,质量是一切的保障。没有一个良好的质量,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危害。配电网与用户直接相连,分布广泛、线路长、结构复杂,出现事故的几率很大。如果发生故障,不仅会对用户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导致企业停产。因此,把好质量关、正确评价质量指标十分必要。配电网施工过程要加强质量管理,精细到每个步骤,责任落实到人,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工程质量评估涵盖管理全过程。
1.2配电网工程线路的运行和维护管理评估
除施工时严格按照各项管理条例进行作业外,在竣工之后,要对线路运行状况进行跟踪检测,合理管理。配电网线路出现运行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系统运行事故,其危害严重,造成的损失重大。因此,保证配电网线路安全运行十分重要,线路安全评估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持证上岗,并掌握专业技术,作为配电网运行维护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应对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同时,相关单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技术操作考核,确保工作质量;制定合理的检查操作制度,配套量化指标,检查作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执行后要进行汇报总结,杜绝操作流程不明确、检查不到位、存在运行隐患的现象,尤其对关键点的检查更要认真仔细;对可能引起电网故障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事前预测与事后统计的台账,定期进行检测室外设备,随时进行维护。
1.3配电网运行管理评估
在配电工程管理中,配电运行管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针对配电网运行现状,全面分析配电线路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对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方法和对策进行探讨,提高安全运行的可靠性。配电网运行管理评估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考察配电线路环网率,通过环网线路转供电,满足2条线路用户同时用电需求,评估网架结构的优劣;制定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用户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制定电压合格率评价指标,统计电能质量;计算配电网各类线损率,考察线路经济效益;统计老旧设备更换情况,评估检修效率;制定配电运行管理系统数据规范,利用从配电网到用户各节点数据采集设备,形成系统、全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实现配电网智能化,使其经济、可靠运行;评估配电网自动化协调控制下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实现用电管理、损耗分析、故障处理等配电网综合管理目标。
1.4配电网工程安全措施评估
配电网络结构安全评估。在执行配电网施工前要对施工范围内的全部线路仔细检查,评价每条线路的安全性,对具有较大问题的线路需要进行整改,整改后方可施工,保障施工与供电的安全。配电网维护和方案评估。以设备选型为评估对象,强化对断路器的利用效率,以缩短维修时间,保障电力设备正常运行。施工环境的安全评估。在施工中,应注意环境对设备的影响。评价是否达到如下要求:保证配电网设备的质量,防止施工环境对设备造成化学破坏,同时注意用绝缘性能好的材料;防止外力破坏,科学合理安排杆塔位置,在杆塔上做好容易看见的标记,避免外力对杆塔造成伤害;预防雷电破坏,对处于旷野的架空线路,采用支柱模式的绝缘子与陶瓷横担,安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等防雷击设备,同时做好地线的铺设。配电网工程管理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指标,既有质量管理指标,又要有应用技术指标,可以采用系统工程中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配电网工程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作为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工具提出的,简称AHP。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复杂问题或系统进行分析,首先把问题层次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照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配电网工程管理评价涉及不同对象和内容,需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制定指标,AHP适合这类评价问题。配电网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由4个层级构成。最低层为措施层,对应配电网工程管理具体对象或工作内容的评价指标;最高层为总目标层,表达配电工程管理所追求实现的终极目标;中间层由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构成,决定指标体系的整体构架。根据配电网工程管理的作用和要求,围绕用户、负荷、设备、效益、运行成本等影响配电网运行管理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从全系统角度考虑,准则层由4类指标构成,即: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指标用来评估配电网安全可靠性水平;电网调度和维护指标用来评估配电网操作管理的灵活性;设备利用效率和技术装备水平指标用来评估配电网资产效能管理情况;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用来评估配电网运营效益。
3.智能配电网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智能配电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综合评价结果的真实程度。本节通过从智能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对智能配电网全过程管理进行构建指标体系,进而全面的对智能配电网进行评价。
3.1规划合理性评价指标
如果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方案想要具备可持续能力,则必须保障智能配电网的发展适应性、协调性和互动性。接入大量分布式能源及储能是智能配电网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智能配电网负荷波动较大,进而在电网各个元件发生故障后,必须保障智能配电网网络的接线具有必要的适应性。因为智能配电网自身是有机整体的形式存在,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与输电网络之间保持协调。
3.2协调性指标
供电协调性反映的是配电网所属的不同部分相互之间的“匹配程度”,此因素是很大程度的影响着配电网发展。供电协调在某种程度上支撑着电网的供电安全与运行经济。将配电网协调性相关内容进行提升,实现配电网的各个主体之间协调发展。这对保障配电网可靠、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电网互动性评价指标
该指标主要反映用户用电信息的交互能力以及需求侧的响应水平两个方面。该指标主要以高级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高级配电网通信技术等为依托,反映电网企业与用户的互动能力水平。对用户的用电和电网之间的用户交互的能力和程度可以通过数据,如用户的智能电表的使用率,客户服务系统的覆盖率和95598系统的使用率。可以通过用户的参与动态电价比率、分布式储能接受电网调控比例等数据来表示需求侧响应水平。
结论
通过对配电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建立配电网工程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配电网工程的全过程量化评价,找出各阶段的薄弱环节,指导配电网工程的完善,引导新时代背景下配电网科学建设改造,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助力配电网投资效益的提升,实现精益规划、精准投资。
参考文献:
[1]潘丹涛.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J].东北电力技术,2011,32(2):30-32.
[2]岳永林.论述关于电网工程建设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5(23):5-8.
[3]李东坡,殷鸿雁,张明理.风电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稳定的影响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13,34(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