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胃病从肝论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胃病从肝论治

潘星宇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730500

中医对胃病称“胃脘痛”包括急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等。这些病的特点临床上共有胃脘部疼痛,所以统称为“胃病”。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脏腑病变,有本脏自病,也有他脏影响,胃病如此,《内经》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欲不下。”

“善木气被郁,发则太过,土败木贼之候也”等等。近人刘渡舟也指出“肝胃之气,本又相通,一脏不和,则两脏皆病。”肝不疏泄,胃可呆滞不化,木抑则土滞,肝木横逆,犯脾侮土,间接损伤脾胃,导致肝胃不和,气机失调而胃病发作。因此胃病的治疗,不但要治胃,而且还应治肝,从而为胃病从肝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胃与肝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密切,所以在治疗上又有疏肝理气、暖肝散寒、柔肝补脾、清泄郁热、活血理气之不同。

1、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要适用于肝郁气滞型症见:胃脘胀痛,疼连两胁,暖气频作,善叹息,精神抑郁,食纳减少,大便不畅,舌边红苔白,脉弦。本病由于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成。常用方药:四逆散加味,若腹胀气滞甚者加佛手、木香;大便稀加神曲、茯苓,嗳气泛酸加左金丸、瓦椤子;口多涎沫加吴茱萸;口苦苔黄加黄连、黄芩;脘痛甚者加郁金、香附;食少纳呆加麦芽、内金。

病案举例:

张某、男、43岁、司机。

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多年,曾服用调理脾胃,行气止痛药未效。主诉胃脘痛牵引两肋胀痛,腹胀气滞食后更甚,大便不畅,口苦粘腻,舌苔白,脉弦。称为肝郁气滞,拟舒肝行气合辛开苦降法,方用四逆散合小陷胸汤加味:柴胡6g、白芍9g、黄连6g、半夏9g、瓜蒌12g、木香9g、佛手12g、甘草6g、服上药十余剂后大便通畅,疼痛消失,饮食增加,收到近期疗效。续以六君子汤加味,调理善后,半年内病未复发。

2、暖肝散寒,和胃降逆

主要适用于肝寒犯胃型症见:胃脘疼痛,得温则减,呕吐清冷沫,遇寒冷则痛甚,食少或得食则痛减,精神疲倦,舌质淡苔白润滑,脉细缓。本病由胃虚肝寒上逆,浊阴上犯,脾胃中阳不足所致。常用方药:吴茱萸汤加味,若呕吐涎沫甚者加半夏、茯苓;口涎多泛清水加草果、砂仁;寒痛甚者加良姜、香附;如胀痛加木香、佛手;食欲差者合六君子汤益胃补虚。

病案举例:

王某、工人。

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就诊时自述胃脘疼痛,呕吐清水,遇寒冷疼痛加剧,得温则减,头晕眩若空虚状,食欲减少,舌质淡,脉细弦。此属肝寒犯胃,胃失和降,用暖肝散寒,降逆止痛法,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9g、党参15g、黄芪12g、大枣5枚、半夏9g、木香9g三剂。(二诊):疼减呕止,自觉胃部舒适,头不昏眩,脉细缓舌润,改用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5g、白术9g、茯苓15g、吴茱萸6g、木香6g五剂。(三诊):饮食增加,二便正常,守前方即吴茱萸汤加生黄芪,续服十剂,以调理善后。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3、柔肝补脾,补虚建中

主要适用于肝强脾弱型病见:胃脘隐痛,腹挛急、喜暖得温则减,精神疲倦,肢体无力,四肢欠温,食欲减少,大便不爽,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本病由脾胃虚弱,肝木横急,脾阳不运所致。常用方药:小建中汤加味。若气虚加黄芪、白术;呕逆吐酸加木香、砂仁;脘腹胀痛加佛手、厚朴;大便溏加白术、茯苓。

病案举例:

方某、男、34岁、工人。

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主诉胃脘疼痛,腹部挛急,疼时得温食则减,精神疲倦,食量减少,大便软,脉象弱带弦,舌淡苔润。此属脾胃虚寒,肝木横强,当用补脾抑肝法,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桂枝6g,白芍12g,黄芪15g,生姜6g,大枣五枚,炙甘草6g,饴糖30g,木香6g,砂仁6g五剂。二诊:胃痛减,挛急除,饥饿时仍有疼痛,但痛势较缓,再进五剂。三诊:胃痛已罢,饮食正常,精神好转,拟用补脾益气,健胃和中,方用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2g、白术9g、茯苓12g、半夏9g、陈皮6g、甘草6g、木香9g、黄芪12g、山药12g、砂仁5g、当归9g、生姜6g、服20剂调理善后,一年后病未复发。

4、清泄郁热,益胃养阴

主要适用于肝胃郁热型,症见:胃脘部灼痛,痛势急迫,心中烦躁易怒,嘈杂泛酸,口干口苦,大便不畅,舌苔黄或舌红少苔,脉弦数。本病由肝郁气机,火热犯胃,肝火胃热上升而成。常用方药:一贯煎加味。

病案举例

王某某:男、43岁、军人。

患者自觉胃脘部疼已一年多,经常感觉胃脘部烧灼样疼痛,大便干燥二三天一次,口干喜凉饮,有时发酸,夜寐多梦,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细数,用滋阴养胃,以沙参益胃汤加味:沙参15g、麦冬12g、石蔛12g、瓦楞子9g、木香6g、竹茹9g、佛手9g、枳壳9g、花粉12g三剂。二诊:胃脘部烧灼疼痛未减,渴饮减轻,泛酸已止,大便较前舒畅,夜烦易怒依然,舌质偏红仍有黄苔,脉象仍前。据此病情虽有缓解,但肝郁胃热之象并无碍,前方加龙胆草9g,黄连6g,焦山栀9g五剂。三诊:胃热烧灼减轻,渴饮已平,夜能静卧,但舌质偏红少苔,脉仍弦细,改用一贯煎加味,生地15g、白芍12g、当归6g、山药18g、川楝子6g、佛手9g、沙参15g、石蔛12g、枳壳9g、栀子9g、黄连9g十剂。

5、活血理气,化瘀止痛

主要适用于肝胃血瘀型症见:胃脘痛有定处,痛如针刺,食后痛甚,大便色黑,有时吐血,舌质紫暗,舌边瘀点,脉缓涩。本病由久病入络,胃络损伤,肝血瘀滞而成。主要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味。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营血不足加阿胶、当归;出血不止加三七、白芨、炮姜、侧伯炭。

病案举例:

李某某、男、45岁、工人。

患有胃溃疡病多年,经钡剂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自述经常胃脘疼痛,痛甚如刀割样疼,遇有精神不舒畅,则疼痛加剧。大便检查潜血阳性,食欲差,形瘦弱,舌润质暗,脉细涩。此属气滞血瘀中气不足,治宜止血定痛,行气化瘀为主,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味。炒蒲黄6g、五灵脂9g、丹参12g、木香6g、砂仁4.5g、元胡9g、香附9g、黄芪15g、党参12g、三七粉6g六剂。二诊;疼痛减,出血止。用补气益胃法,六君子汤加味。三诊:精神好转,临床症状消失,脉象舌苔如常,拟用参苓白术散加黄芪、丹参、续服十剂。后以上方改为散,作为善后调理。

讨论

胃病从肝论治,临床极为多见,清代叶桂对本病的病机有独到见解,在《临指南医案·胃脘痛》载胃脘痛案44例,在病机方面以“肝邪犯胃”为主,认为:气机瘀滞是胃痛发展的主要病机,痰凝血瘀是胃痛发展过程中病理变化。胃病从肝论治,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是符合辩证论治原则的,临床实践证明,由于肝胃之间有着密切的生理病理关系,故胃病不仅治胃而且要治肝,肝胃同治,才有助于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