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提升幼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

陈长娟

黑龙江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教育系陈长娟

〔摘要〕数学是幼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文化课程,本文针对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现状,从改进数学

教学方法入手,寻找提升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从而为培养优秀幼儿教师指明方向。

〔关键词〕数学素养幼师专业学生教学方法

幼师专业学生的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教育。即通过数学教育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快乐和克服挑战性问题后的精神满足,培养积极思维的态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针对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现状,从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入手,努力寻找提升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

1改变知识传授方法,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1.1巧设情景,引起求知欲。数学可分为纯粹的数学和应用数学,而事实上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应结合实际,构建出现实情景和新奇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不平衡性,创设能引起认知冲突的情景,使学生注意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探索未知领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中,引入新课时,教师先讲一个故事:有人花了2000元买了一匹马,但买主后悔,认为此马不值这么多钱,可卖主说:既然你嫌贵,如果你改买马钉子,把马白送给你,如何?买主听了略加思索,问怎么买法?卖主说:“每匹马蹄上的钉子共24枚,第一枚只要员源分钱,第二枚要员圆分钱,第三枚要1分钱,以此类推,每枚钉子的钱是前一枚钉子钱的2倍。”买主听了心动了,认为24枚钉子花不了多少钱。

请同学们想一想,结果怎样?同学们的想法都和买主的想法一样,教师趁机点明大约需要4万2千元,同学们很吃惊,教师告诉他们这是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同学们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以有趣的情景刺激学生,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来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1.2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能力。当学生通过“做”的过程,对数学问题有了真正的感知,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思维的积极性,获得的知识也才是真正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不是对教师传授知识的简单被动的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形成个体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意义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选择、积极加工、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意义的过程:他们带着自身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身的认知加工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手段,建构起对数学知识意义的理解。

2在教学中利用经典名题,感受数学的美妙

数学以严格的论证,证明了在千变万化的现象中,存在着亘古不变的规律,并将它们整理成定理、法则的形式。因此,无论从它的发展上来看,还是从它的内容上看,都有可欣赏的特性,而数学的这种欣赏特性主要是以数学美的形式来体现的。

数学名题对于体现数学的美学性,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把经典名题介绍给学生,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及精神,而且还可以打破传统的数学学科限制,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况且有些数学名题本身是十分有趣的,并且解法也比较巧妙,这对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张丘建算经》中的问题,“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织九匹三丈,问日益几何(每天增织多少布)?”斐波那契的《算盘书》中的问题,“七个妇女去罗马,每个妇女牵着七匹骡子,每匹骡子扛着七个袋子,每个袋子装着七块面包,每块面包佩七把刀子,每把刀佩七只刀鞘,问妇女、骡子、袋子、面包、刀子、和刀鞘共几何?”

我国的数学传统与国外以欧几里得几何为代表的数学传统不同。欧氏几何注重数学公理化,注重演绎推理,形成严密的形式逻辑体系。而我国的数学传统以解决实际问题见长,以问题为中心,为算法为手段,来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碰到的种种数学问题。从解答历史名题入手,一方面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公式,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3从数学与音乐的关系增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与音乐的关系乍一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不同事物,其实千百年来,数学与音乐都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翻开音乐教科书,就可以发现乐谱是以数字为基础创造并记录下来的,乐稿上的速度则是以分数来表示,优美的音符正是通过数字与数字符号表现出来的。使学生了解数学并不只是计算和画图的学科,数学还可以给人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