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莹赵升宇曲狄刘铭然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烧伤整形科黑龙江大庆163001)
【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216-02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体会。方法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了2例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手术切除下肢部分瘤体后,直接缝合切口并加压包扎肢体。结果2例患者经过8个月~2年的术后随访,切除部位未见瘤体继续增长。结论通过选择合理的术式、良好的手术技巧切除部分瘤体,可使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外科治疗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多发皮肤色素沉着(牛奶咖啡斑)及皮肤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为特征,我科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2例下肢多发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例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为35岁和42岁,有明确的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2人身体皮肤均有明显的咖啡牛奶斑,同时臀部、下肢大面积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散在的瘤结节增生。
1.2手术方法由于2例患者下肢肿瘤巨大,考虑无法完全切除,只有分次切除影响下肢功能和美观及发展较快的肿瘤组织,以达到减轻下肢瘤体重量及改善外形的目的。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患者下肢驱血、上气囊止血带,切开皮肤后发现,皮下无脂肪组织,弥漫性瘤体组织增生呈瓷白色、多孔的蜂窝状,质地韧,用电刀切除部分瘤体组织后,用0号、1号丝线缝扎创口内部的残端瘤体组织,确切止血后,松止血带,发现未完全缝合的瘤体组织类似血窦,有大量血液涌出,一方面再次给予严密止血,另一方面给予术中输红细胞2U,防止因瘤体出血而导致休克危及生命,将创面充分止血后,将创口皮肤直接缝合封闭创面,并用棉垫、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
2结果
2例患者下肢切口均一期愈合,创口边缘组织无缺血坏死。切除瘤体送病理检查为神经纤维瘤,经过8个月~2年的术后随访,切除部位未见瘤体继续增长。
3讨论
神经纤维瘤又名纤维化软疣、橡皮病样神经瘤,是一种遗传性全身性神经外胚叶异常性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但外显率不一,约25%~50%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本病皮肤特征为牛奶咖啡斑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在2例手术中见神经纤维瘤呈弥漫性、侵袭性生长,与皮肤、肌肉等周围组织融合在一起无明显界限,皮下看不见正常的脂肪组织,代之以色白、质韧的瘤体组织,肿瘤组织脆嫩,无法用止血钳钳夹等方法止血,瘤体内有许多的血窦和疏松的蜂窝状组织间隙,血供极其丰富,止血非常困难,因此要做到:术前要准备充足的红细胞、全血等血制品,防止因瘤体出血引起患者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术前、术中应用立止血等止血类药物;术中要保持良好的静脉通道;手术操作中要严密止血,避免随意扩大手术范围,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的创伤;术后术区需要妥善加压包扎创面,必要时皮下放置胶管引流管,防止创口内因淤血影响创口的愈合;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判断是否需要再次输血。
临床有报道[2]对于瘤体巨大的躯干部位肿瘤,采取扩大切除后,由于创面张力大,无法直接拉拢缝合时,可以利用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或采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此种手术方式能更好的保留患部原有的形态、功能,避免产生挛缩性瘢痕,有利于预防关节的功能障碍。我们所做的2例患者只对影响肢体活动的瘤体部分给予切除,没有采取扩大切除。
目前关于多发的周围性神经纤维瘤病恶变率的报道不一,但对于已经确诊的病例应该及早手术治疗,为降低其复发率,以手术扩大切除肿瘤为主要治疗手段,既可改善患者的功能和美观,也可对发展较快者的肿瘤,起到减缓其生长、降低其恶变的目的。近年来,放射治疗在神经纤维瘤病中的应用,获得良好效果,同时也使得更多的患者得到外科手术的机会,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合理的封闭创面的方式是外科治疗的关键。神经纤维瘤的最终治疗手段随着基因治疗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3]发展,近年来出现的微卫星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突变检测技术,据报道应用该项技术进行产前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0%,该项技术的出现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找到神经纤维瘤病基因突变的机制,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的水平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操德智,周列民.1型神经纤维瘤病遗传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3,26(2):89—92.
[2]梁辉,康洪林.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治疗.现代肿瘤医学,2009,17(2):323—324.
[3]章建林,江华.神经纤维瘤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4):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