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255100
摘要:小学体育课堂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小学生坚韧的品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偏离了体育教学的原本目标,素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上难以体现。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的趣味性,锻炼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践与探究
爱玩爱热闹是小孩子的天性,正处于小学阶段的他们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往往需要更多的吸引力。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小学体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普遍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跑步、正步走等体育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现实需要,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加入游戏化元素,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小学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结合认知实际,讲授动作要领
体育游戏的开展要以学生实际的认知和体育能力为基础,游戏化的教学课堂应充分考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实际认知情况。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这一运动项目时,教师曾在课堂引入部分与学生谈论“起跳”的感觉,发现很多学生起跳时存在身体重心不会压低、落地时双脚用力着地等诸多问题,这是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跳跃动作的基本习惯。但在跳远这项运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这一习惯,用游戏的方式教会学生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使学生在更有趣的氛围中接受新的认知。教师可对起跳这一动作进行分解教学,以放烟花和放爆竹这一春节游戏为例,日常跳跃动作就像放一个小型的落地烟花,飞不了多高且力量不够,而跳远项目中的起跳动作则像二踢脚一样有更大的力量且高度更高,学生在领悟这一区别后就会明白跳远运动的起跳要领。
二、紧扣教学重点,强化技法练习
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重点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更有针对性地对关键动作加强练习,在多变的游戏状态中发现动作的提升空间,从而实现教学重点内容学习的高效性。例如,在教学“投掷垒球”这一运动项目时,教师通过分解动作列出几个动作要领,这些动作是垒球运动的核心所在,即教学重点内容。垒球运动的动作评判标准包括挥臂的速度、用力的协调程度、手腕的发力方法等方面。针对这些动作的评价标准,教师一一对应地找到了游戏化的教学对策。
三、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体育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深化游戏化教学,引领班级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地互动,轻松学习并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在发散体育思维过程中发展多方面能力,从而实现游戏化教学目标。以“足球”为例,在足球课堂教学中,传球、运球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教师可以围绕足球基本技术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入“传球比快”游戏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为多个小组,进行“传球比快”游戏互动,传球最快的小组将获得一定奖励。在“传球比快”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足球基本技术教学视频穿插其中,引导小组学生观看,同步讲解足传球要点并示范对应的动作,让小组学生在规范化练习的同时进行“传球比快”游戏,使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巧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在挖掘各方面潜能中发展体育思维能力。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要多层面引导学生说说传球游戏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据小组学生传球具体情况,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存在的问题,将适宜的传球游戏以及分层教学方法引入其中,合理调整小组成员,促使班级不同层次学生在传球游戏实践中都能掌握正确的传球基本技术,为掌握足球其他基本技术埋下伏笔,在增强身体素质过程中高效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新课标下足球基本技术游戏化教学质量。
四、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点亮游戏教学课堂
理论与实践教学都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的关键点。教师要多层面有机融合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点亮体育基本技术游戏化教学课堂,在夯实小学生体育理论基础的过程中提升体育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个性化与可持续发展。以《篮球》为例,在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传统教学问题,有机融地合足球理论与实践教学,点亮体育游戏教学课堂。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整合篮球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制作游戏化篮球基本技术视频,促使枯燥、乏味的篮球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准确把握篮球基本技术理论知识。随后,教师要围绕理论知识,深化篮球实践教学环节,实时衔接理论与实践教学。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把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方式,将体育教学过程游戏化,使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合理借用体育器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主动性,缓解理论课程学习带来的沉重压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何长生小学体育游戏化的教学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7,(05)。
[2]靳忠虎浅谈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J].好家长,2017,(48)。
[3]陈学銮开展游戏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J].陕西教育,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