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8号线航头站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路与航圆路之间,沿沪南公路南北向敷设,车站总度620m(18号线全线最长车站,相当于3个标准车站),宽20.4m。车站设计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总建筑面积30139㎡。
1基坑工程概况
本站基坑长620m,标准段开挖宽度20.4m,标准段深度约16.5m,南侧废水池段开挖宽度20.4m,深度约18.06m,北侧端头井开挖宽度25.2m,深度约18.69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该基坑一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φ500高压燃气、φ1200上水、信息管线等重要管线及现有建筑物,基坑环境保护等级为一级。
围护结构选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墙长29.5~31m,插入比1:0.66~1:0.84。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四道支撑(其中南北端头为五道),其中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余各道支撑均为∅609钢管支撑。坑底每隔2-3m用旋喷桩抽条加固,每条加固宽度3m,加固深度3m。基坑坑底主要位于④淤泥质粘土、⑤11粘土。场地内第③、④、⑤11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的特性,各层土具体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本工程潜水含水层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一般为1.20~2.50m,平均静止水位标高为3.75m。对本工程有影响的承压水分布于第⑦层粉性土、砂土层中,开挖期间实测资料显示,第⑦层承压水位的埋深为8~9m。
2开挖难点
1)、狭长型深基坑(620×20.4m)中间设一道封堵墙,将基坑分为100m、520m两个基坑,狭长基坑纵向挖土易出现纵向滑坡风险,且本站基坑跨越雨季施工,狭长基坑土方暴露面大,受雨水冲刷,同样会造成纵向滑坡风险。
2)、潜水、承压水对基坑开挖有影响。本基坑主要软弱土层为第③、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该土层含水量高,土质软弱,高压缩性,具有高灵敏度、低强度的特点,若不采取措施降低土层含水量,将造成开挖面软弱,开挖面积水等现象,影响开挖施工。本基坑地下墙围护结构深入承压水至⑦2层中,但不隔断,⑦2层对基坑底板可能存在突涌风险,减压降水属于部分敞开式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3)、周边一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φ500高压燃气、φ1200上水、信息管线等重要管线及现有建筑物,对基坑开挖期间管线、建筑物的保护要求高。
3基坑开挖关键施工技术
3.1降水
1)潜水。采用真空疏干深井,疏干井按1个/200㎡布置,井深23~24m。基坑开挖前30天开始降水,并开挖前及过程中保证疏干深井真空度,有效降低软弱土层含水量。
2)承压水。基坑标准段减压井设置在基坑外(备而不降),南北两侧端头井设置在坑内。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水位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根据实时承压水埋深数据进行的基坑抗突涌验算。南北两侧端头井挖最后一层土期间进行降承压水,中间标准段减压井未运行,较好做到备而不降的原则。
3.2时空效应的应用
1)开挖参数确定
基坑开挖支撑的施工工序基本原则按“分层、分步、对称、平衡”的原则进行控制。根据车站狭长型特点,确定开挖参数:分段长度:L按结构段长度(最小结构段长度15.4m,最长结构段长度30.45m),每小段宽度:Bi=6m(2根钢支撑宽度),每层厚度:hi=3~4m(视基坑每层开挖深度),每小段开挖支撑时限:Tr=16h。
图1每开挖段分层分小段开挖示意图
2)开挖方法
充分利用“时空效应”,减少挖土阶段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浅层土体沉降及位移,开挖单元以6m宽(2根支撑)为一单元,两侧挖机同时“对称、平衡”进行挖土。基坑开挖中,纵向以设计的伸缩缝、诱导缝划分,最小开挖段长度15.4m,最大开挖段长度30.45m,在每个开挖段每开挖层中,分小段开挖。第一及第二层开挖中,每小段长度不大于6m,在8小时内完成开挖,并在8小时内安装钢支撑(每小段开挖支撑时限:Tr=16h)。
3)竖向分层、纵向放坡
竖向分层厚度为支撑竖向间距,在开挖过程中又按1m/小层进行开挖施工,并随时掌握开挖深度与支撑位置的关系,严禁出现超挖回填现象发生。基坑开挖纵向坡度1:3,坡顶设截水沟,坡底设集水井,并在坡腰位置设宽度不小于20m的台阶,坡面在下雨时采取遮盖防雨措施。
3.3基坑两侧留土护壁
基坑开挖过程中两侧留土增大围护结构被动区的土压力,一定宽度和坡度的留土相当于减少基坑开挖深度,增大围护插入比。同时,由于留土的自重,会使基坑开挖侧一定深度内的土体水平向基床系数有所提高,以减少围护结构变形。
现场结合钢支撑系梁和小挖机的站位,在每单元土开挖时首先挖除本单元及下单元土中间部位的土方(用于停置小挖机),最后挖除两侧的护壁土方,大挖机停在基坑两侧同步进行出土,然后进行该单元区域的钢支撑架设施工。
图2基坑开挖顺序图
图3基坑两侧留土护壁示意图
通过开挖过程中两侧保留4至5m的留土护壁,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变形会受到有效的约束,有效的控制围护结构的变形。
3.4合理组织基坑开挖,控制基坑有支护暴露变形
基坑有支撑暴露时间内挡墙的变形主要是土体蠕变引起的变形,这个阶段由于支撑已完成并按设计值施加轴力,坑底被动区土体的应力水平相对降低,土体进入了稳定的蠕变变形阶段。
有支撑暴露变形与基坑开挖暴露时间有直接关系。在航头站基坑开挖过程中,按车站纵向结构段长度分段,竖向分层分块、放坡开挖原则划分每天开挖区域。控制基坑每个结构段从土方开挖至垫层浇注完成在30天内。
图4基坑开挖区域划分图
4信息化施工
基坑施工期间在周边环境和基坑本体上设置各种监测点,组成监测体系。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周边管线(燃气、上水)垂直位移、地表点竖向位移、支撑立柱竖向位移、地连墙墙顶竖向位移、地连墙水平位移、坑外水位、支撑轴力、及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等。监测工作从2017年6月23日至2018年1月14日。在基坑开挖全过程中,根据监测的地连墙位移、支撑立柱竖向位移及周边管线垂直位移数据,每天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有针对性地几时采取措施,如控制施工进度和调整施工方案等,以保证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和施工顺利进行。基坑开挖过程中关键监测数据如下:
1)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所有底板浇筑完成,累计最大值42.9mm。
2)支撑立柱最大隆起值38.9mm,发生在端头井开挖过程中,底板浇筑完成后,趋于稳定。
3)支撑轴力最大值-1548.4KN。
4)高压燃气管线沉降19.7mm,上水管沉降23.4mm。
5结语
18号航头站基坑开挖土方共计21万m³,历时210天。开挖过程中严格遵循“时空效应理论”,同时优化施工过程,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及有支撑暴露时间,从而有效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墙体的水平位移。从监测结果看,基坑开挖全过程中围护墙体水平位移、立柱桩竖向位移、支撑轴力、基坑周边地面、重要管线及建构筑物的沉降均正常。基坑开挖全过程中,保证了基坑及周边重要管线及建构筑物的安全,达到了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建航,侯学渊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SZ-08-2000上海地铁基坑工程规程,2000.
[3]刘建航,刘国彬,范益群软土基坑工程中时空效应理论与实践(上)、(下),地下工程与隧道,1999.
[4]刘燕,刘国彬,孙晓玲,王海平考虑时空效应的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6.
[5]刘涛,杨国伟,刘国彬上海软土深基坑有支撑暴露变形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