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文新刘竹贾云燕(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319-02
【摘要】目的讨论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及时补充液体。随时观察反映。肾脏功能的指标,如尿量、尿比重。还有体温、脉搏、呼吸是否平稳。血钾、尿素氮是否正常,以掌握病情变化。在患者用脱水剂期间,应选用较粗血管,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防止渗入皮下组织,观察脱水剂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compartmentsyndrome)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室内压力增高,急性缺血而产生的早期征候群。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麻木、手指或足趾不自觉屈曲、被动牵拉可引起剧烈疼痛、患肢肿胀、触痛明显。常由于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造成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事故增多,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常见的病因大致为肢体的挤压伤,肢体血管损伤,肢体骨折内出血,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激烈的体育运动和过于疲劳等。
2发病机制由于各种原因使骨筋膜室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前臂8.7kPa,小腿7.3kPa)可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形成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一般来说,神经组织缺血30分钟即发生感觉异常或过敏,完全缺血12~24小时发生不可逆损害;肌肉组织缺血2~4小时即可发生功能障碍,完全缺血8~12小时发生不可逆损害。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除室内压力,病情将迅速恶化。
按缺血的程度和时间可产生下列演变过程:
(1)濒临缺血性挛缩:缺血早期,肌肉出现小量点状坏死灶和间质纤维化,如能迅速、及时抢救,适当处置,缺血局部能较快恢复血液循环,对肢体功能无影响。
(2)缺血性挛缩:组织缺血没有得到及时救治,骨筋膜室内部分肌肉组织坏死,经纤维组织修复后形成瘢痕挛缩,导致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出现功能障碍。
(3)缺血坏死严重时间长、范围大的组织缺血,使大量肌肉坏死或肢体坏疽而无法修复,导致截肢,甚至进一步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而危及生命。
(4)常见部位多见于胫前筋膜室、胫后深部筋膜室、足部筋膜室、前臂掌侧。
1)胫前骨筋膜室综合征:常由胫骨或腓骨骨折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胫前区疼痛,踝关节和脚趾背屈无力以及沿后腓侧神经不同程度感觉丧失。有四个主要体征是:①下肢足底被动屈曲时疼痛。②脚趾进行对抗阻力的背侧屈曲时疼痛加重。③第一、二脚趾之间区域感觉异常。④胫前骨筋膜室上方触痛。
2)胫后深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胫后深部骨筋膜室含有趾长屈肌、胫后肌肉、躅长屈肌和胫后动脉与神经,常由胫骨或腓骨中段或远段1/3骨折引起。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综合征的进行,表现为被动伸展脚趾时疼痛增加和脚趾屈曲无力,胫后感觉神经分布区沿足底明显感觉异常。一旦确诊,立即行筋膜切开术。与胫前相比胫后筋膜室的手术更加复杂。
二护理评估
1临床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症状为主。只是在持续缺血,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血红蛋白。
(1)伤肢持续进行性剧烈疼痛为早期表现,到晚期疼痛消失。
(2)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障碍出现早,表现为受压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异常。
(3)手指或足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缺血的早期症状。
(4)患肢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压痛、张力增高,到晚期出现患肢苍白、发绀。
(5)早期患肢远端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可能正常,晚期脉搏消失。为方便记忆,上述症状简略为5P征,即painless,由疼痛转无痛;paralysis,肌肉瘫痪;pallor,由潮红转苍白、发绀;pulselessness,无脉;paresthesia,感觉异常。
2查体
(1)望诊:患肢是否有明显肿胀发亮、张力性水疱;末端皮肤是否由潮红发展成暗红,或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改变;是否有肌力减退,甚至爪形手、足畸形。
(2)触诊:患肢是否有感觉异常,如蚁行感、麻木感或感觉消失等缺血坏死的征象。被动伸屈手指、足趾,患肢是否出现肌肉广泛紧张或坚硬如索,甚至呈圆筒状僵硬。动脉脉搏是否较健侧减弱。
(3)问诊:受伤史及外固定物的使用情况,是否有激烈体育活动、长途行军史,外伤持续时间,处理经过与方式,夹板、石膏、绷带、止血带应用是否正确,以推断伤情及预后。
3辅助检查
(1)肌肉被动牵拉试验:缺血的肌肉主动运动乏力,被动运动引起疼痛,还可检查肌肉内压力,用针头压力计测法。
(2)X线检查:判断患肢是否有骨折和移位。
三护理问题
1疼痛。
2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3焦虑。
4营养失调。
5可能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休克、伤口感染。
四护理要点
1生命体征的观察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及时补充液体。随时观察反映。肾脏功能的指标,如尿量、尿比重。还有体温、脉搏、呼吸是否平稳。血钾、尿素氮是否正常,以掌握病情变化。
2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需进行心理安慰,解除其因疼痛所致恐惧,减轻焦虑。向患者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并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3体位一旦确诊,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不可抬高,以免使动脉压降低。
4疼痛的护理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哌替啶50mg或布桂嗪100mg肌内注射,以缓解疼痛。
5用药护理在患者用脱水剂期间,应选用较粗血管,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防止渗入皮下组织,观察脱水剂治疗效果。
6患肢的观察包括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等。必要时进行骨筋膜室内压力监测:利用Whiteside法作压力监测,其方法是用20ml注射器经三通接头连一水银血压计,针头侧塑料管内充满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入15ml空气,将针头插入疑有病变的筋膜间区中,推动注射器,当所加压力大于组织压时,生理盐水即注入筋膜间区内,此时可在血压计上读出其压力值。筋膜间隙内正常压力为10mmHg以下,10~30mmHg即为增高,超过30mmHg为明显增高,即具有切开减压指征。
7术后护理
(1)患肢护理:抬高患肢,用护罩支撑伤口上空以免受碰撞,观察伤口分泌物性质、量、颜色,观察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预防并发症:切开减压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代谢产物和毒素也随之进入循环,可导致失水中毒、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的色及量,及时送检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并追查结果,以便及时处理。
(3)功能锻炼:保持肢体功能位,截肢术后残端锻炼。
8出院指导
(1)戴外固定出院患者应嘱其注意患肢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定期复查。
(2)坚持患肢功能锻炼8周以上。
参考文献
[1]梁华,王庭凯,宿松.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与处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