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遥散加减治“瘿瘤”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消遥散加减治“瘿瘤”的体会

张岐

张岐

(湖南省望城县高塘岭镇高塘社区门诊部湖南望城410200)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79-002

瘿瘤是较少见的肌皮组织肿块病变,多发于30—50岁之间女性,好发于乳房、胫部、腋下等部位。瘤的形状大小不一致,有或消或长,软而不坚,皮色如常;有软如绵,硬若馒,不紧不宽,形如复碗的;有色现紫红,脉络露见,时有隐痛的。但总的来说,瘿瘤的原因,多数由于内伤七情,忧恚怒气和痰湿瘀壅而成。《外科正宗》归纳“夫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针对上述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笔者临床以疏肝、理气、化郁除痰。软坚散结为主,运用“消遥散”加减,功效颇佳,现简介如下:

1方药组成

1.1基本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柴胡8克、云苓10克、白术10克、丹皮6克、薄荷3克、别甲10克、甘味5克、煨姜三片。

本方以当归、赤芍、别甲:活血通洛,祛瘀软坚,柴胡:疏肝解郁、理气和营,云苓、白术:健脾运湿,益气化痰,煨姜:温经通络,薄荷:祛风消肿、疏散风邪,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营卫,缓急止痛,共奏:理气祛湿,健脾化痰,软紧消瘀之功效。

1.2分类处方

1.1.1肝郁气滞型多见40岁以下女性,肿块漫性肿大,胫部、腋下为多发部位,肿块边缘欠清晰,压之柔软如绵,伴随情绪波动消长,行经前期为甚,舌淡苔薄白,脉弦而滑。基本处方:去别甲、赤芍。加香附10克、白芍12克,青皮10克,天南星8克、山慈茹15克。

1.1.2脾阳不振,痰湿不化型症见:久病体虚,面色少华,肿块硬结如结核或软如绵漫,皮色不红,压之不痛,舌白苔薄,脉迟滑和沉滑。基本处方:去赤芍、别甲。加麻黄3克、肉桂5克、白芥子10克、黄耆15克。

1.1.3风热蕴结型病情迁延,季节与肿块消长关系密切,一般以早春季肿块肿大明显,肿块色现紫红,脉络露见,并兼见头胫胀痛、舌薄黄苔少,脉浮紧或浮弦、滑。基本处方:去当归,加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丹皮10克。

1.1.4火毒蕴结型多由风温蕴结失治,或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慢性病症转变而来,症见面红目赤,情绪易波动,多言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肿块皮红,有轻微牵痛,伴胫浅淋巴结肿大或咽喉肿痛,舌质红,苔黄腻厚,脉弦大或浮滑。基本处方:去当归,加银花30克、半枝莲20克、早休10克、肿节风10克。

1.1.5血瘀凝滞型症见:肿块坚硬,夜间掣痛,肿块有紫络露见,推之不移,紧贴于骨感,舌有瘀斑,脉象弦紧,基本处方:去当归,加归尾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石见穿20克。

2治疗方法

按上分型辩证施治。煎水内服,一日一贴,一贴煎水三次后兑均,分早、中、晚三次,饮后半小时,温热服用,20天一疗程,对风热蕴结型和火毒蕴结型者,结合使用西药抗生素治疗一星期,疗效更佳。

3疗效观察

笔者从2006年3月—2010年3月共计治疗15例,全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大52岁,最小23岁,全愈9人,占治疗人数的百分之六十。(标准:肿块完全消失,无临床病理表现,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4人,占治疗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六点七(标准:肿块消退一半以上,疼痛痛减);无效2人,占治疗人数的百分之十三。(标准:用上药二疗程,无改善或停药后复发如初)。

4典型病例介绍

危××,女性,32岁,胫部两侧肿块反复发作,此愈彼长,长达8年多,曾在2001年4月—2004年,先后在省、市医院治疗,并先后行手术切除三次,仍反复发作。于2006年5月18日因胫部肿块逐肿大,伴间歇性牵痛,来我门诊部治疗。检查:一般情况好,可见右侧胫部外侧肿块6×6cm大小,皮色正常,肿块边缘清楚,压之不痛,质效硬,推之活动性良好,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无压痛,舌淡苔薄白,脉紧滑稍弦,辩证为:风温蕴结,瘀阻不通。治法,清肝解郁,消瘀散风。方选:分类处方①20贴,煎水服一日一贴,分三次服,服药期禁生冷油腥刺激性食物。一疗程明显好转;二诊处方:基本处方加黄耆20克,三疗程后全愈,随访2年无复发。

5体会

一般来说瘿瘤的治疗效果不甚显著,手术治疗也容易复发。能达到服药除瘤的效果,本病还是从肝论治入手,“女子以肝为先,以血为天”,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使气机流畅,从而达到气行、血活、结散的目的,深合了《外证医案》的“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和坚者易软”之论述,瘿病病变虽在外,而源与肝脾相关,肝脾不和,脾气郁结,气血瘀滞,脾失健润,湿浊壅滞,均至经络阻塞致病。气血生化有源脾气健运,而阴浊自除,再配合消瘀散结之品,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