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气象展区诠释生态文明内涵的若干思路

/ 2

建设生态气象展区诠释生态文明内涵的若干思路

张静李竞马姗姗李秋月

北京市气象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和内容都对首都气象保障服务,特别是业务支撑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需求。

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北京市承办的A1类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我国正在筹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类世博会。以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建设世园会生态气象展区,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营造良好氛围,突显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化石能源的消耗日益增长,不仅带来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也带来对气候变暖、干旱加重、洪涝频发、水土流失、森林消失、沙漠化扩展、湿地退化、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2014年第二次湿地调查显示,过去10年来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万公顷,减少率为8.8%,生态屏障功能退缩。2016年12月,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48个城市空气污染程度达到重度以上。50年来西部冰川总体萎缩,面积缩小18%左右,年均面积缩小243.7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恶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共同问题。世界只有一个地球,应对生态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北京世园会建设理念及整体布局

2.1世园会建设理念解读

2019北京世园会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以园艺为媒介,引领人们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理念,共同建设多姿多彩的美好家园;理念是"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园艺源于自然,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寄托;目标是"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世园会将充分汇集世界各国最新的园艺创新资源,充分展示人类科技文化创新的最新成果。

园区建设以"一心连世界,远山近水情"为核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新时期发展战略理念,特别是以"绿色、低碳、集约"为引领,充分尊重现有生态及景观环境,全方位地使用低碳环保材料、被动式建筑集成技术,运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地热循环系统、空气过滤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将园区建设为具有健康循环功能的绿色家园。在运营管理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集约、高效、便捷。另一方面,以世园会为契机广泛传播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尽情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园艺文化和开放自由的世界园艺情怀。

2.2世园会园区整体布局情况

世园会园区共960公顷。划分为围栏区、非围栏区和世园村。围栏区:用地面积约503公顷,集中展示世界园艺文化、园艺科技及绿色生态环境,会期实行收费管理;非围栏区:用地面积约399公顷,是绿色生活、绿色产业体验区,展示村庄自然面貌,并为围栏区提供配套设施和交通疏散场地;世园村:用地面积约58公顷,是会前、会时参展人员办公及住宿配套服务区,会时指挥管理中心和交通组织中心。

按照生态优先师法自然、传承文化开放包容、科技智慧时尚多元、创新办会永续利用四大规划理念,将世园会园区建成形成"一心,两轴三带多片区"的整体布局结构:

一心:即核心景观区,位于围栏区中心位置,包括中国馆、国际馆、演艺中心三个主要展馆,以及围绕在周边的中国展园和部分世界展园,是世园会最核心、最精华的游览区域,面积约56公顷。

两轴:即两条园艺景观轴,分别为山水园艺轴和世界园艺轴。山水园艺轴位于核心景观区西侧,全长1.2公里,南起主入口,北眺海拔1321米的冠帽山,将串联起众多体现中国古典文化、展现四季景观精华的重要节点;世界园艺轴位于核心景观区东侧,全长1.4公里,南临延康路,北至妫水河,远眺海拔2241米的海坨山,连接众多展现世界多元文化和地域特色重要节点。

三带:即三条园艺景观带,包括妫河生态休闲带、园艺生活体验带和园艺产业发展带。妫河生态休闲带沿妫河布局,全长约8公里,结合生态水源地保护,构建景观生态网络,增强生态安全防护,同时提升观赏价值;园艺生活体验带串联了五大展馆、一个园艺小镇和各大展园,全长约4公里;园艺产业发展带沿园区与城市建设区衔接之处布局,全长约9公里。

多片区:即五大展园,按照不同主题分别示世界园艺、中国园艺、家庭园艺、园艺科技和生态自然等。园区主要场馆五个,总建筑面积8至12万平方米

32019年世园会生态气象展区建设思路

2019年世园会生态气象展区由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主办、北京市气象局承办,设有生态气象馆、生态气象花园、生态气象观测示范站三个展区。

3.1生态气象馆建设

生态气象馆展区面积为480平方米,采用科普动画、电子显示屏、增强现实、滚动滑屏、体感交互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四个展区九大展项,集中展现"气象、园艺(环境)与生活(人类)"之间的关系,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诠释气候变迁与人类文明紧密相关、气象在建设大美中国和大美世界中的作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注入气象元素,唤起共同呵护人类美好家园生态的意识和行动。

九大核心展项具体内容:

(1)世园气象早知道:该展项位于展馆的主入口外侧,是提供精确的实时气象服务信息和气象科普的窗口,并与相关部门联合提供针对世园会的实时微气象服务。

(2)气候变迁:该展项向观众展示过去1万年的历程中的气候变化情况和不同气候背景下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变迁。

(3)生态气象景观墙:该展项向大家阐述自然生态系统及温度带垂直分布特点,从海拔最高的雪山到距离地心最近的深海剖面在展厅中做具体呈现。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天气现象的多姿多彩。

(4)生态气象影像窗:该展项通过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实现实时气象数据、生活气象服务信息的展示,向观众展现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公众日程生活中的作用。此外,循环播放IPCC专题片、气候类型决定植被类型、园艺气象大美世界、生态气象文明建设、未来气候趋势与防灾减灾以及生态气象馆主题宣传片等内容。气象卫星绕场运行时,会实时显示卫星的扫描轨迹和扫描图形。

(5)气象卫星:该展项展示气象卫星在生态遥感监测方面发挥的效益,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6)气象万千大美世界:该展项结合24节气等中国传统气象文化符号,通过光影效果营造大时空的体验,定时让观众领略四季轮转中的大美中国。

(7)生日大数据:该展项主要向观众提供出生时的天气信息,同时也会显示出生所在地的市花,让观众亲自了解到与自身相关的气象、园艺信息,体现气象服务的方方面面。

(8)一带一路倡议:该展项主要展示气象部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合作大事记及对沿线地区气象观测信息(云图、植被变化等)等内容,体现气象部门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贡献。

(9)我们的家园:该展项让参观者通过肢体动作给花草树木浇水,促进植被成长,二氧化碳下降等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目的,从而实现保护绿色环境,共享美丽家园的主题思想。

3.2生态气象花园建设

生态气象花园位于北京世园会国际区二号门入口处,是从二号门进入国际馆的必经之路,占地面积1548平方米。

生态气象花园通过一带(花溪游览带)三区(草坪休闲区、滨水体验区、林下互动区)五园(海棠迎客、镜林花影枫影镜廊、水岸花韵、雾幻花溪)景观,充分展现园艺的魅力,同时通过布设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标志墙、气象卫星模型、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游览通道天气符号、气象吉祥物、草坪气象云、喷雾彩虹等气象元素,体现本园区的气象特色。

3.3生态气象观测示范站建设

生态气象观测示范站位于北京世园会雨水花园北侧、烽火台南侧,为25米×25米的标准气象站。该站共布设11种气象观测设备,可对20个气象要素进行连续实时观测,观测数据对大气状态、生态环境、人体健康有重要参考意义。

该站的测风激光雷达、气象探测无人机、一体化气象环境仪、智慧气象仪等一系列的智能化、小型化气象观测设备,代表未来气象探测设备发展趋势,在为世园会气象预报服务提供重要观测数据支持的同时,展示生态气象观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1]陈辉.基于科普基地平台建设的气象科普模式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2第七届全国气象科普论坛暨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17:3.

[2]刘林霞.湖北省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实践[A].中国气象学会.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2第七届全国气象科普论坛暨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