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于珊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风筝于珊珊

于珊珊杨心蕊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五九七农场小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五九七农场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

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条课标要求体现的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把握、体会;学习水平是:理解;学习内容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前提条件是:初步。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条要求体现的是知识性目标,前半部分行为动词是:理解,体会;学习水平是:理解、了解;学习内容是:词句的意思和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前提条件是:能联系上下文。后半部分行为动词是:理解;学习水平是:理解;学习内容是:生词的意义;前提条件是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教材分析:

《风筝》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这个单元学习主题是围绕“秋天”这个话题学习本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增强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秋天的快乐。《风筝》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学习本课对今后阅读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为学生本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秋天的快乐”作铺垫。

学情分析:

优势:三年级学生对风筝并不陌生,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

劣势:三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但理解肤浅,情感理解及想象力是十分有限的,对句子的理解也是表面的,对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还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提出:“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并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可学情分析中指出:“学生情感理解及想象力是十分有限的,对句子的理解也是表面的,对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还有一定难度。”所以,通过对课标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孩子们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体会作者吧心情写具体的方法。

3、通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学生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回忆趣事,激情导入(预计时间3-5分钟)

1、同学们,(出示课件图片)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放风筝的?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筝”字读音。

2、齐读课题。

【点评:展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计时间5-7分钟)

1、自读课文,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风筝都写了哪些事?

3、学生讨论、交流,小组汇报。

4、教师总结:(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点评:这个环节,通过自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自主交流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习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细读品味,体悟情感(预计时间20分钟)

1、学生阅读课文中“做风筝”的内容,要求读的同时用笔画出描写孩子们做风筝时心情的句子。

生汇报。(课件出示重点句)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引导理解“憧憬”和“依然”的意思)

师: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为什么我们依然快活?(出示课件)虽然做好后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了,但是“我们”并不介意,因为风筝是“我们”亲手所做,还寄托着“我们”的憧憬和欢乐,所以“我们”仍然很快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第二自然段。

【点评:通过理解重点字词把握描写心情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群孩子的快乐。】

2、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阅读的同时思考:小伙伴们放风筝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作者是怎么写的?生齐答放风筝时的心情是兴奋、快乐。学生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怎样放风筝的句子,画出描写放风筝时动作的词。(课件出示放风筝动作的词,请学生表演)再次齐读放风筝的内容,读出感情。

【点评:学生表演,加深印象,切身感受放风筝时的动作,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这群孩子的快乐心情。】

3、过渡:孩子们是从早到晚一直这样快乐地放着风筝吗?放风筝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反复阅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风筝飞走时孩子们心情的句子,体会孩子们心情的变化,重点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的意思。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汇报表演“大惊失色”是什么样子,教师小结:“大惊失色”就是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的意思。生解释“千呼万唤”的意思。

指名朗读。

【点评:通过分析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4、自由读第五至八自然段,画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句子。分组讨论孩子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哪些词能体现出来?请学生表演“垂头丧气”,理解它的意思是“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师:当孩子们伤心、失望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师:看到水磨坊后孩子们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点评: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四、读想结合,拓展延伸(预计时间2-3分钟)

学生自由想象并发言:“幸福鸟”到底找到了没有?

【点评:发挥学生想象力,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

五、再读课文,感受心情(预计时间6-8分钟)

学生练读课文,注意要读出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点评:让学生在在读中感悟,巩固情感。】

六、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拔找做(憧憬)

放风筝:托牵跑(快活)

找风筝:哭找跑(难过)

总体点评:

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风筝所带来的乐趣是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风筝》整节课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和发现。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放风筝过程,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充分体会。

(二)注重在学生已有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较多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放风筝的?”“此时你会怎么想?你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风筝飞走了,你是什么样的表现?你怎么呼唤?”“找风筝时你又是怎么想的?”等等。这样更利于学生感受课文内容。

(三)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本课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如,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憧憬”,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并让学生表演出来,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孩子们的心情。

(四)多处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加以想象。使学生能够和文本之间产生共鸣。

这节课从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出发,整体落实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与学的策略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让他们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