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荣
(永城市酇阳乡酇南小学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1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部分学生成绩优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比较科学;而另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下面就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实践,就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来谈几点体会。
知识,只有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而不是单纯凭死记硬背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这说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因此教学生学会思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的提问,不仅能把教学内容逐步展开,也是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真正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注意提问艺术,引导学生思考,得到正确答案。
启发学生勤奋思考,应该从以下四点着手:一是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二是善于变式思考。变式是数学的一大特点,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改变结论,条件又将如何,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三是比较归纳,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勤思多想,注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如: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天修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1)2400&pide;(2400×20%&pide;5)-5=20(天)(2)2400×(1-20%)&pide;(2400×20%&pide;5)=20(天)。教师启发学生,提问:“修完它的20%用5天,还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3)5×(1-20%)&pide;20%=20(天)。如果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5&pide;20%-5=20(天)。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比例知识解答?学生又会想出:(6)20%∶(1-20%)=5∶X(设剩下的用X天修完)。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勤奋思考,引导他们养成用脑的习惯,遇事多思多想,特别是在困难面前能够用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养成勤奋思考的习惯,不仅关系到他们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且关系到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形成,同时也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效果。诚然,教学方法指导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师除了要学生养成勤奋思考的习惯外,还应指导学生学会听,学会读,学会讲,学会记,真正做到“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