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儿童伤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地震后儿童伤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尤俪雯1,2张丽1

(1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儿科上海200123)

(2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上海200123)

【摘要】目的:观察对于地震后儿童伤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近期(2015年9月—2016年9月时期)地震后儿童伤者共计33名,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2016年10月我院开展心理护理干预,针对(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时期)收治另37名地震后儿童伤者为心理组。将两组儿童伤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及可正常上学、生活儿童比例对照。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护理组地震后儿童伤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3个月随访后可正常上学、生活儿童伤者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地震后受伤儿童极易发生心理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因素,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使伤后儿童可正常生活、学习,值得临床早期推广。

【关键词】地震后;儿童伤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283-01

在不可抗力的天灾中,地震有着较大的爆发力与破坏性,可在一瞬间将建筑物夷为平地,可使洪水爆发。对于地震后受伤的人群,在地震后求生欲望强烈确得不到施救时,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尤其是针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地震的发生对其身体造成了损伤,亦在精神与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2016年10月我院开展心理护理干预,针对(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时期)收治另37名地震后儿童伤者,旨在为此类人群,提供更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

地震后受伤;于我院接受治疗;3岁≤年龄≥14岁;临床资料完整;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身体极度受损;精神崩溃;伤前精神、智力障碍者。将我院近期(2015年9月—2016年9月时期)地震后儿童伤者共计33名,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男19例(57.58%),女14例(42.42%),年龄4~14岁,平均(8.4±0.9)岁。2016年10月我院开展心理护理干预,针对(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时期)收治另37名地震后儿童伤者为心理组,男21例(56.76%),女16例(43.24%),年龄3~14岁,平均(8.6±1.0)岁。对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

给予常规住院护理,针对其受伤部位,遵医嘱给予治疗,常规健康教育,叮嘱出院后注意事项。护理组:针对儿童伤者受伤的部位,通过与其的交谈,获取儿童伤者的信任,以此获知儿童伤者心理创伤原因。对于焦虑不安者,给予心理疏导,协助其宣泄不良情绪;对于丧失亲人者,给予心理支持,使其宣泄悲伤情绪,建立起生活信心;对于伤后抑郁者,则应收起身边尖锐物品,防止自杀行为发生,重燃患者生存希望;鼓励儿童伤者多接触,开展如做手工、读书等有意义的室内、室外活动,使其慢慢融入社会,融入正常的生活。

1.3评价标准

心理状况采用SDS、SAS量表评价。抑郁评分采用SDS自评量表,<53分无抑郁;53~62轻度抑郁;63~72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焦虑评分采用SAS量表自评,<50分无焦虑;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重度焦虑。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向儿童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其不懂之处给予解答。随访3个月,观察儿童伤者伤后恢复正常生活、上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百分比表现,数据相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地震后儿童伤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护理组地震后儿童伤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3个月随访后可正常上学、生活儿童伤者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

表两组儿童伤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及可正常上学、生活儿童比例(x-±s),[n,(%)]

3.讨论

地震时带来的震撼和毁灭性的后果,往往在经历地震灾害的伤者的内心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对于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尚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过程,而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而言,其心理打击更为剧烈[1]。在一瞬间造成的极度惊恐,可能对其语言能力,认知能力造成一定的损害,对日后儿童伤者的健康成长,融入社会、学习中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心理干预根据地震后儿童伤者表现出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宗旨为使其可以慢慢忘却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正确面对地震这一事实并接受,放下对遇难者的强烈悲痛心理,打包负面情绪,带着他们的优点,积极面对以后,可恢复正常的生活。在心理疏导同时,应鼓励儿童多参与健康活动,如拼图、讲故事等,对于表现良好的给予一定的鼓励。多鼓励儿童参与室外活动,接触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本研究中,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护理组地震后儿童伤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3个月随访后可正常上学、生活儿童伤者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笔者认为,在地震后儿童伤者的治疗中,早期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及其必要。因此对于临床护理人员,要求其有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耐心细心的服务方式、良好的沟通能力,扎实的护理知识操作基础,以及对地震后心理状态掌握的能力。本组研究结果与仇毓文[2]等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地震后受伤儿童极易发生心理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因素,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使伤后儿童可正常生活、学习,值得临床早期推广。

【参考文献】

[1]史申迪,田文华.地震造成儿童心理创伤的特征及治疗[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1):32-34

[2]仇毓文.青海玉树震后儿童心理援助重建保障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6):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