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研究

严红平

严红平(新疆石河子市一四二团医院832029)

【摘要】目的总结导致乙型肝炎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原因,为提高乙型肝炎检验结果正确性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2000份乙型肝炎检查结果,统计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结果通过临床资料和病例分析,结果显示,2000份乙型肝炎检查结果中,共有17份出现错误,其中假阴性结果10份,假阳性结果7份;造成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为:①试剂原因(7份/41.17%);②实验室操作因素(5/29.40%);③其他原因(3例/17.67%);④检验方法(2份/11.76%)。结论为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检验结果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临床医师、实验室医师、以及乙型肝炎检验试剂生产厂家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乙型肝炎假阴性假阳性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078-02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肝脏疾病,若乙型肝炎病毒长期感染,会导致患者出现肝硬化,并逐渐发展成为肝癌,给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在为乙型肝炎患者做实验室检查时,其病毒表面抗原检测通常采取胶体金免疫层分析法。此法操作简便,具有可靠性。但由于人为因素、试剂、仪器及检验方法等因素的制约,易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错误。为进一步总结导致乙型肝炎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原因,并探讨相应解决措施。本文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2000份乙型肝炎检验结果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2000份乙型肝炎检验结果均来自我院门诊实验室,其中男1042份,女958份,年龄0~86岁,平均年龄(49.8±2.5)岁。

1.2研究方法

将2000份检验结果进行抽样检查,并对检验结果中错误病例进行统计,总结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并做详细统计。

2.结果

通过临床资料和病例分析,结果显示,2000份乙型肝炎检查结果中,共有17份出现错误,其中假阴性结果10份,假阳性结果7份;造成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为:①试剂原因(7份/41.17%);②实验室操作因素(5份/29.40%);③其他原因(3份/17.67%);④检验方法(2份/11.76%);详见表1。

表1检验结果错误主要影响因素(n/%)

3.讨论

HBV感染主要是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进行传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现阶段,HBV感染已经呈现出全球化蔓延趋势。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5000万新增感染病例,同时每年有100万左右的人群由于乙肝而发病死亡。目前在我国,HBsAg阳性发病率大约占到了10%。由此可以看出,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使得乙肝成为了危害国人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多种因素都可对HBV感染之后的病程与转归产生影响,而该病的疾病谱主要取决于人体免疫应答和病毒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对乙肝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比对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ELISA定性测定具有较好敏感性,且操作简便。目前,酶免法检测人体免疫性缺陷病毒抗体时,其试剂主要来自进口或上海、北京等大型厂家生产,敏感度可达到100%,其特异性也能达到98~99%,且能够做到批量操作。但缺点是存在假阳性。ELISA定性测定方法自身检验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检查方法、检查时间、血清分离水平等。同时,检验标本的离心率也对假阳性结果产生一定作用。这是由于标本离心不充分,可导致上清液中含有大量过氧化物酶。当这些不良物质吸附在板条上时,不仅不易洗去,还能发生酶样作用而显色,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而血清中含有的补体也可与IgG充分结合,也可使检验结果呈假阳性。另外,若标本血清中含有类风湿因子,可与同类型抗体结合,也会使检验结果发生假阳性错误。而若检验标本中存在免疫球蛋白等聚合物质,能够吸附于塑料表面物质,产生具有非特异性质的吸附作用,也可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错误。

ELISA定性测定方法同样也会带来假阴性结果,当抗原体或酶合物自身浓度较低时,其吸光度也会相应减弱,容易导致出现假阴性结果。反之,若浓度过高,则吸光度平偏大,会导致乙型肝炎患者出现漏诊现象。一旦出现漏诊,不仅会影响到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错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在为疑似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时,临床应对检验结果准确性充分重视起来。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的比率,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在样本使用之前,需要使试剂盒温度与室温平衡;(2)在使用抗凝血标本的过程中,如果溶血标本无法检验,则需要重新进行血液抽取;(3)当血液抽取完之后,需要把其放入温水中,大约需要2h,当凝块出现收缩状态以后,再加大离心时间与速度进行离心,从而使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充分沉淀;(4)需要把标本静体放置10h,之后再对其进行检测,确保血凝收缩良好,促使标本中非特异性活性物质全部或者部分失活,从而降低非特异性反应。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乙型肝炎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检验结果的原因,认为重点对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强化。为切实提高我院门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度,作为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对乙型肝炎检验试剂进行严格审查,并对检验仪器进行定期维修,全面杜绝人为操作不当而导致检验结果发生错误。呼吁临床医师在对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取相关实验室化验和检查时,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并对其服药情况进行了解;告知患者及家属应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检验,如,实验室检查过程中,要在空腹下进行。实验室检查前,应停止所有药物使用。只有临床医师、实验室检查医师、患者共同努力,密切进行配合,才能有效减少实验室检查结果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将错误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为临床中诊断和治疗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1]聂文英,连去芝,段聪明等.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结果假阴性或假阳性因素分析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07):624-624

[2]谭旭明.乙型肝炎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105-1106

[3]高会广,曲丽英,宋媛媛等.胶体金试纸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08(06):1353-1354

[4]张敏,王刚,林锋等.两种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胶体金试剂的性能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06):1623-1624

[5]庄岳鹏,庄惠萍,吴双等.影响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因素及对策[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杂志,2012,19(06):38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