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然1曲波2(通讯作者)杜献丽2(1新疆哈密潞新煤化工集团医院骨科839003;2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骨一科839000)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症的,来探讨桃红四物对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麻木症状缓解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桃红四物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症有明显的疗效,临床运用方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遗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为35~65岁,平均45±0.2.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其中腰3~4椎间盘突出者2例,腰4~5椎间盘突出者11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7例,同时有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3例;对照组20例,男7例,女13例;其中腰3~4椎间盘突出者1例,腰4~5椎间盘突出者1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7例,同时有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5例。病程3个月~11年,平均4.5年。患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40例患者治疗前主要观察指标: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直腿抬高及肌肉萎缩程度积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经t检验,性别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观察指标及评分
①疼痛:轻度:疼痛轻微,仅在劳累后腰部疼痛,对日常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1分;中度:疼痛较重,休息时也疼痛,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者,2分;重度:疼痛难以忍受,丧失工作能力,严重影响休息,常需配合止痛药物止痛,3分;②麻木:轻度: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时出现,1分;中度:感觉麻木不减,但程度较轻,2分;重度:明显电击样窜麻持续不减,3分;③功能障碍:轻度:腰椎活动受限在1/3以内,1分;中度:腰椎活动受限在1/3以上1/2以内,2分;重度:腰椎活动受限在1/2以上,或完全不能起床翻身困难者,3分;④直腿抬高试验:轻度:直腿抬高在70°以上但低于正常者,1分;中度:直腿抬高在40~70°,2分;重度:直腿抬高在40°以下,3分;⑤肌肉萎缩程度:轻度:健患侧对比差别在1cm以下,1分;中度:健患侧对比差别在1~2cm,2分;重度:健患侧对比差别在2cm以上3分。
2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行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术前30分钟及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术后常规给予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肌肉注射腺苷钴胺、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基础方:桃仁12g、红花10g、当归20g、川芎12g、生白芍15g、熟地黄20g、甘草6g。腰痛甚者加元胡30g、鸡血藤15g;下肢放射麻痛明显者加地龙12g、水蛭3g、蜈蚣1条;寒邪偏重着加肉桂6g、干姜10g;热邪偏重者加石膏15g、生地15g、玄参12g。湿邪偏重者加茯苓15g、白术12g、苍术12g、白扁豆12g、胃脘不适者加砂仁6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焦麦芽15g。大便不通这加枳实12g、大黄10g(后下)、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15d为一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积分下降90%以上;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稍有轻度不适,但日常活动及工作仍受影响,积分下降70%~90%;有效: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积分下降40%~69%;无效:症状、体征基本无变化,积分下降40%以下。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下表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两组主要症状疗效评分比较
见下表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为优(P<0.05)。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较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7;3,[2]其疗目前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并不能完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所有症状,作者通过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桃红四物汤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方中桃仁:活血化瘀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熟地:补血养阴益精填髓,甘草调和诸药,由于腰椎间突出症多由长期慢性的劳损,导致局部经脉瘀血不通,不通则痛,本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作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遗症屡屡收效,且运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
[3]王宏南.正骨推拿结合椎间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