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持续骨牵引老年患者疼痛影响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心理干预对持续骨牵引老年患者疼痛影响的效果评价

苗吉梅刘晗

苗吉梅刘晗(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持续骨牵引老年患者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行下肢骨牵引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8例、常规护理对照组38例,对干预组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观察其对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在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疼痛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疼痛骨折骨牵引老年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5-0068-02

笔者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行下肢骨折骨牵引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常规护理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发现其效果显著,现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疼痛三方面做一对比总结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自愿入选;下肢单根骨骨折;无精神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史;年龄>65岁。选取2012.01~2013.12因病情需要拟行骨科牵引术治疗的老年患者76例。男36例,年龄66岁~85岁,平均74.1岁;女40例,年龄66岁~88岁,平均72.9岁;其中单侧粗隆间骨折17例,单侧股骨干骨折16例,单侧胫骨平台骨折14例,单侧胫骨骨折14例,单侧踝关节骨折15例,胫骨骨牵引33例,跟骨骨牵引4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8例,两组病人在骨折类型、性别、年龄、学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对比方法

1.2.1护理干预

术前病人存在焦虑及恐惧心理,主要是因为遭遇重大突发变故同时因知识不对称而恐惧疼痛,怀疑医生能力、担心手术效果、顾虑手术费用等。观察组需要正确评估患者全身病情及术前心理状态,采用会谈、倾听、心理暗示、放松训练等心理学技术进行积极干预。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沉着冷静,主动关心、同情患者,积极交流,操作技术成熟,取得患者信任。②做好家属的安慰解释工作,稳定其情绪,让其协助安慰患者情绪,以便配合治疗。③积极宣教,各项操作中仔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做好解释,让其了解所做各项操作、检查的意义,利用专业知识尽量解除患者疑虑。引导患者正确对待手术,增强与手术相关针对性教育,向患者介绍手术者、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及手术大致经过的情况,增强患者对手术者及麻醉师的信任,使其从心理上获得安慰和鼓励,进而增强手术成功的信心。④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渐进性全身肌肉放松练习。注重面部肌肉放松训练,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⑤进行适度的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素质条件规划训练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同时积极进行床上大小便等常规练习以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术后不进行特定止痛干预治疗,患者因疼痛剧烈主动要求止痛治疗者除外。

1.2.2评分系统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前1天、术后3天由经过专业心理评估训练的医护人员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焦虑度及抑郁度的测评。术后的第6h、第24h由受过专业心理评估训练的医护人员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VAS评分标准将疼痛分为10个级别,0分无痛,1分~3分轻度疼痛,4分~6分中度疼痛,7分~10分重度疼痛。采用统一的VAS评分卡由病人指出自己的疼痛评分。

1.2.3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设定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统计结果

表1两组患者焦虑程度自评分对比表

例数入院时术前1天术后3天

干预组3854.45±5.7753.22±4.9851.01±4.56

对照组3854.65±5.8656.85±5.1454.91±4.97

表2两组患者抑郁程度自评分对比表

例数入院时术前1天术后3天

干预组3858.65±5.2354.58±4.6250.83±3.86

对照组3858.34±5.6157.83±5.0753.74±4.35

表3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自评分对比表

例数入院时术后6h术后24h

干预组384.57±1.524.96±1.644.23±1.26

对照组384.60±1.616.85±1.876.24±1.54

综合表1、表2、表3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刚入院时在焦虑、抑郁、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前1天、术后3天在焦虑、抑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表3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第6h、术后第24h疼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

突如其来的骨折创伤会让患者产生急性应激反应并造成心理上的剧烈波动,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并影响内分泌功能,致使机体免疫力和手术耐受力降低。其中过度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不良应激反应,它们不利于患者的角色转化,对骨折的治疗甚至是愈合后的生活质量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过度焦虑抑郁会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等,可以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与其心理状态密切相关[1]。

骨牵引是骨科常用的辅助治疗措施之一,它是将圆针贯穿骨骼,通过牵引绳施重牵引,以达到对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有效复位或固定的效果,但因持续时间长等种种原因致使患者常会出现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等情况。心理因素与疼痛间相互作用,长期过度焦虑会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的耐受力。特别是老年患者,因其特殊的心理生理变化,在焦虑抑郁感和疼痛的影响下,就更容易出现心率失常、血压增高、血糖升高、免疫力降低等躯体症状,并伴发各种并发症出现,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心理干预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患者消除各种心理社会刺激因素,积极调整情绪状态,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其愈合进程及提高愈合生活质量[2],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病情复杂、治疗时间较长或术后伴有并发症的老年患者意义明显。同时强调在骨牵引治疗过程也应不断鼓励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适度的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愈后生活质量[3]。

本实验中我们发现干预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尤其体现在术后疼痛方面。分析认为干预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良好的心理干预,其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到有效控制,这些心理因素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术后疼痛持续时间[4]。

这也要求我们医护人员除了要掌握课本知识、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分析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帮助其减轻抑郁、焦虑情绪,缓解疼痛已达到促进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石荣光.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与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23.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175.

[3]ShowaherA,BurgerS,SalyerJ.Patients’andtheirspouses’needsaftertotaljointarthroplasty:apilotstudy[J].OrthopNum,2000,19(1):49-57,62.

[4]范振华,胡永善.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