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澍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本文以婚姻引发的严重心理问题为个案,从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角度探讨了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机制,提出了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整合式心理干预对严重心理问题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婚姻;认知行为治疗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116-02
1.来访者一般情况
来访者,女,30岁,已婚,现役军官,工作八年,丈夫为某市政府高级干部。大学学历,是家中长女,有一妹一弟。
2.个人成长史
出生于北方农村,发育正常,随父母生活。父严厉,重男轻女,与父母关系疏远,幼年时期起就特别懂事,认为“只有把事做好了,爸妈才会高兴,自己才不会挨骂挨打。”从来不敢和父母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害怕被父母责备。
从小到大,成绩优异,是老师的小助手,做事认真,不善于表达情感,不爱笑。大学毕业后参军被分到部队机关工作,单位全是男同事,能维持一般同事关系,但不太主动与人交往。
两年前经人介绍与现在的丈夫认识并结婚,婚后经常因为小事争吵,认为丈夫不爱自己。三个月前发现丈夫出轨,非常痛苦但害怕父母责备,不敢提出离婚。婚前有过两次相亲恋爱史,均因对方出轨或主动提分手而告终。
3.主述和个人陈述
3.1主诉
情绪低落,烦躁不安近3个月。
3.2个人陈述
感觉自己命苦,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托付一生。对许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工作和生活没有意思,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易疲倦、坐立不安,工作力不从心,担心出现差错会被领导批评。眠差,多噩梦,认为自己倒霉。害怕长此以往无法工作,生活变得更糟糕,希望减轻内心烦恼,因此前来咨询。
4.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发现
来访者独自前来咨询,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年貌相符。精神疲倦,与咨询师目光交流少。说话时手抓衣角,紧张,语调低沉,条理清晰,情绪不稳定,轻微抽泣,有一定求助愿望,无消极观念。
5.心理评估和心理诊断
心理评估结果显示: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的得分较高,但未见明显异常。SDS得分为标准分51分。SAS得分为标准分50分。
心理诊断:来访者被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婚姻问题:痛苦情绪持续近3个月,难以解脱;对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反应对象有一定程度的泛化。
6.咨询过程与步骤
6.1对来访者问题的理论解释:
6.1.1认知理论:来访者的认知行为模式是负性自动思维,其童年的固定信念和以往恋爱失败的痛苦经验使她形成了“过度引申”、“选择性消极关注”、“情绪推理”、“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应该倾向”、“乱贴标签”等对婚姻歪曲的认知方式和负性自动思维,从而导致婚姻关系不良,最终导致情绪失调。
6.1.2精神动力学理论: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使其“本我”完全被压抑,与同龄人发展良好亲密的同伴关系受挫;父母关爱的缺失,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使来访者形成了不断追求完美以获得安全感的不良模式,进而导致其认知偏差,人际关系、婚姻关系不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冲突;退行、否定等不良的自我防御机制以及追求完美的倾向使其总是处于焦虑不安之中。
6.2咨询过程与步骤
6.2.1首次访谈:与来访者建立起信任关系,并营造出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引导探讨抑郁情绪产生的因素,与来访者探讨她对婚姻的基本态度和看法。
6.2.2第二到四次咨询:确定来访者的主要问题。让来访者看到导致情绪焦虑的生活事件是什么?来访者对这些生活事件(如婚姻的失败)的基本看法如何?通过倾听、共情、反映等技能,了解来访者的认知模式,特别是对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认知模式,揭示其在亲密关系中的不安全感及牢牢控制对方式的不良应对方式。完成精神病学评估,让来访者到精神科医生那里咨询是否需要用药。
6.2.3第五到第六次: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当前的认知方式是如何与成长经历联系起来的,分析其早年的经历中导致当前认知模式的因素。来访者童年时期父母对她缺乏应有的关爱,常用命令方式对待她,这使其内心力量受到严重压抑,产生了“凡事必须完美”“我不够可爱”的固定信念。而成长环境中传统的文化观念、行为准则等使她形成了“性等于责任”、“婚姻只能一次成功”等极端化非理性信念。这些不良的认知和信念使来访者在诱发事件的刺激下,产生了情绪失调。
6.2.4第七到第八次:认知矫正:承认抑郁、焦虑是非理性的。让来访者检查消极期望发生的概率,分析来访者的恐惧:如果真的发生了,怎么办?控制它的能力?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来访者接受它的能力?同时,探讨引发焦虑的认知信息,引导来访者从新的角度去考虑信息,形成良好的认知。
6.2.5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列举焦虑的利弊。要求来访者对负性思维和焦虑做出“收支分析”,分析利弊。
6.2.6教会来访者自我放松减压技术;帮助来访者掌握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身体等应对焦虑和分散注意力的策略。
6.2.7帮助其发现自己的优势资源,增强应对焦虑的能力。
6.2.8当来访者报告由于使用了积极的认知方式而使日常的焦虑水平有所降低时,帮助其接受具有事实依据的、积极的认知信息,以此增强她处理非理性恐惧的信心。
6.2.9帮助来访者发展正确
的自我认知、纠正歪曲的自我概念,促进其人格的进一步成熟。
7.咨询效果的评估
来访者自述自我感觉良好;咨询师评估为心理恢复健康,其情绪、认知、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均回到正常状态;复查评估结果显示:SCL—90各因子分居于正常;SDS得分为标准分43分,SAS得分为标准分47分,均为正常。
8.咨询结束
回顾咨询过程,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进行关系剥离。心理咨询师告诉来访者:“咨询结束了!以后你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你是有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的。相信自己!”
【参考文献】
[1]图书: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图书:JudithS.Beck.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图书:巴洛.心理障碍临床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