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教学重心精准提高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正确处理教学重心精准提高课堂效率

罗群燕

——谈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

罗群燕路桥中学

关键字:教学效率字词句特殊句式朗读背诵

导语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目前教育改革一直探讨热议的话题,语文课的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提高文言课堂的效率,教师们的认识不同,做法各异:有认为要加大课堂密度,结果字字落实,变成满堂灌。有认为要扩大知识密度,结果洋洋洒洒,变成信息课;有认为提高学习难度,结果连连设问,变成口语课。这样一来,学生疲于应付,老师忙于做秀,当然更谈不上教学效率的提高了。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高效与否,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不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多大,而在于知识目标是否明确、重心突出;不在于学习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训练方法是否得当、出成效。本文着重谈谈如何精准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一、转移教学重心。

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把教学的重心从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客和写作特点转移到字词句的学习上来。这样讲,也许有人会说,翻译课文的过程不就进行了字词句的学习了吗?不一样。这里说的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教学的重心如果放在翻译课文上,字词句的学习就会湮没在整个翻译过程及译文中,学生对它们的印象就必然不深。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句法,就很难读懂课文,当然更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够找到的译文很多,只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他们能够自主找到译文,自己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理解去补充。

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很明确——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没必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和写作的技巧上。若学生对这些思想艺术特色感兴趣,可以在课外自主查找、搜集、比较,甚至可以将这些作为小论文或者小课题来研究,没必要发动大家都来研究。大部分学生落实字词句即可,因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写作特色等是研究鉴赏这个层面的了。我们的中学生将来从事古文鉴赏研究的能有几人?何况这也不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所以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字词句的学习上来。课堂上,教师应该以点拨式的词语教学带动整个文言文的教学,思想内容把握即可,写作特点点到为止。这样既集中了精力,又节省了时间;既明确了目标,又突出了重心。总之,把理解词语、掌握句式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堂堂课有所得,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逐渐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转换学习主体

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学生学会了,我们的教学才有积极的意义。学习的效率必须依托于学生个体。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告诉者或者引路人的作用。把文言中种种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味,从而把握规律,获得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真正得到体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天地。这样,课堂教学效率何尝不会提高。

当然转换学习主体的时候,要讲科学性。推动学生求知的心理,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教学程序,变被动为主动,化前台为幕后,让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循序渐进和举一反三等特点,发挥他们自己作为主题的学习效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就是学习者,通过老师的配合,通过主动学习,巩固基础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转换学习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翁,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归宿,也是检验文言文教学得失成败的标准。

三、转变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改变有四点,只有学习这个重心改变,学习主体改变,学习方法的改变才有积极的意义。

(一)积累为先。首先要理解、掌握每课训练重点中所列字词句。文言常用字词、句式,是阅读文言文的“工具”,它们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要环节。课堂上,教师要以这些字词、句式的教学为主进行教学,要结合语境,要板书,要小结。每节课都按照训练重点把这些内容的训练落到实处,并且积累到本子上。

(二)检查为辅。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常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现象,积累了并不等于就掌握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除此之外,还要经常检查。检查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老师抽查,小组检查,同桌互查等等,检查要及时,不能拖,并且可以根据遗忘曲线设计检查的时间,定期检查,使学生熟悉牢记这些知识点。一旦这些文言知识烂熟于胸,那么课堂效率就会成倍的提高。

(三)课文为纲。课文是精选出来了,许多文言现象都是典型的,我们只有依托课文,在课堂内把那些知识点记熟弄懂理解,才能把知识迁移到课外。比如掌握了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熟悉了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倒装句)等五种文言句式,那么课外的文言文的阅读相对就降低了难度,而且根据高考文言文所考到的知识点的核实,我们都能找到课文教材中的对映点。因此训练的内容最好是反反复复,以本为本,打下扎实的课文基础,才能在考场课外文言文阅读上如鱼得水,驾轻就熟。

(四)语感为翼。语感是在表达和理解的言语活动中,主体对语意及用法所做的直觉感知。这种对语言的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对于阅读理解十分重要。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通过朗读、背诵,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记住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味出来了。诵读的越多,越能触类旁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科学地背诵。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教师要范读,必要时还要领读;学生要有集体朗读,还要有个别朗读;可读全篇,亦可读某几段、某一段,还可读某几句、某一句。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总之,要反复读,一直到读熟,熟到提出某一段或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背的方法要讲究科学性。先要口熟,反复朗读是基础。其次要利用支撑点,就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记准若干昭示文意的关键语句,包括名句、佳句以及段落的起结和衔接上下文的语句,用它们作为支撑点将全篇(段)贯穿起来。第三,要掌握文章的理路。即努力探索作者为文之用心,特别是要弄清楚文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者行文方式上的一些特点。教师还可交给学生一些背诵的技巧,如古人行文中常用的结构修辞法(含对偶、对举、衬托、排比、设问等)、骈句、韵文等帮助记诵。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常进行这样的朗读背诵训练,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日久天长,必能培养出对文言文的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

总而言之,若想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我们必须要调整教学的思路,转移教学重心,转换学习主题,转变训练方式。近几年,笔者通过这些途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文言文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