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观察

付晓波

(开阳县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300)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从2015年4月至2018年9月患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5例/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后,对两组患者术后心电图异常,呼吸异常,意识模糊等生命体征预后变化分析和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率较低,且预后效果较好,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重型颅脑外伤;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082-02

重型颅脑外伤临床死亡率较高,在患者发生重创后应及时介入抢救,治疗在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同时,也需极大限度降低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具有创伤大,而且伴随有较大机率并发症的情况发生,有碍于患者预后,也为患者后期日常生活增添了负担。通过临床研究表明,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应用,可改善患者预后,治疗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成为临床上应为广泛的手术方式。因此,本文针对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观察,做出以下分析[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5年4月至2018年9月患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5例/组。经统计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均在26~59岁,平均年龄(54.12±5.01)岁;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16例,年龄均在29~62岁,平均年龄(57.15±5.23)岁。两组患者均为外伤入院,并于24小时内就诊,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心脑血管疾病或传染性疾病,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姓名、性别和术前各项生理指标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均在患者及家属知情下进行,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各自方法实施前,对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进行一次全面的监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颞顶或额颞部取马蹄形切口,将约8cm×8cm骨瓣去除同时,扩大硬膜腔减张缝合。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具体实施流程如下:切口沿额、颞、顶行大问号形状,从颧弓上耳屏前1cm经耳廓上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中线,内侧切口距离正中线2至3cm左右,咬除蝶骨脊外1/3、咬除颞骨、鳞部,去除骨瓣;其次,清除硬膜外血肿时,采取倒“T”形手法切开硬脑膜,清除脑组织内的血肿及坏死脑组织;最后,在脑压板作用下将颞叶底面抬起,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取颞肌筋膜、帽状腱膜或人工硬脑膜行硬脑膜减张缝合。

以上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并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干预,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随时调整。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指数进行记录,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案后,比较和分析术后预后情况。并结合患者手术后心电图异常,呼吸异常,意识模糊,颅内压明显下降等情况指标,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判断和总结。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后,对两组患者术后心电图异常,呼吸异常,意识模糊等生命体征预后变化分析和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分析[n(%)]

3.讨论

颅脑外伤,根据Glasgow昏迷记分法,将处于13~15分者定位轻度,9~12分者定为中度,3~8分者定为重度。伤后昏迷六个小时以上或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其颅脑损伤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及偏盲等。并发颅底骨折患者,则会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脑干损伤将会影响患者的意识,并导致呼吸循环受阴,以及去大脑强直,甚至出现脑疝,严重者或将有生命危险。重型脑颅外伤在治疗过程中坚持紧急抢救、清创、抗感染以及手术为主要治疗原则,并应及时确定治疗方案,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不利于手术治疗的彻底性,且因骨窗小增加,而发生继发性的血肿,以及脑水肿所致的脑疝,也增加血肿清除急性减压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膨出[2]。

在传统的手术治疗基础上,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应运而生,与传统的开颅术比较,具有较强的优越性。首先,在切口上包括了急性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的最好发部位,骨窗大而低,视野清楚,便于血肿、失活脑组织的全部清除与直视下止血,便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蛛网膜下腔血性脑脊液,有益于减轻患者术后脑肿胀、脑水肿;其次,定位后直接大骨瓣开颅,缩短了手术时间,为患者争取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最后,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预后有明显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等明显低于常规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且术后GC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本文研究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有效的稳定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稳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马宇宏.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5):54-56.

[2]闫超.探究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实施于临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8,37(12):95-97.

[3]高龙澜.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