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水环境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亦由传统的功能型河道向景观、生态、休闲、旅游等多功能河道转变。这对城市河道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的理念亦需与时俱进。
1河道整治面临现状分析
1.1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持续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生活废水与工业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同时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及下水道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从而致使大量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城市河道及湖泊。此外,河道内船舶排放的原油及废弃物、河道内底泥二次污染及河道岸边堆放的固体垃圾也易诱发河道水质污染。城市河道不仅入河排污量日益增加,而且河道污染类型呈现复杂多样性,城市河道水质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1.2河面率降低
城市化进程往往伴随着交通道路、商业生活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涉河建筑设施的大范围建设,从而严重挤压河道用地及河道空间范围,导致河面率不断减小。因此,城市化建设程度越高的地区河面率反而越低。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部分内陆湖泊面积急剧下降,致使流域破碎、湿地萎缩、城市内涝等水生态危机持续加深。
1.3水系联通性降低
城市化过程中修建的水闸、泵站、水渠、桥梁等水利交通设施易破坏城市水系联通性,降低水体自净更新速率,干扰河道内水体流态,进而削减河道水质自净功能。同时,水系联通性的降低将会延长河道中洪水滞留时间,从而增强了城区防洪除涝风险。
1.4河道淤积严重
近年来,大量的城市河道整治工程扰动了河道的流态特性,从而导致河道下泄过程与下泄流量的变动。在闸坝的阻截作用下,滞留的携沙水体将会诱发泥沙的坝前沉积,导致在坝址处发生严重淤积。同时,由于在河床上修筑的柱墩闸阀等设施,将会在造成水流局部迂回不畅的同时,加剧河床的泥沙淤积。此外,部分城市企业、工厂与居民肆意向河道内倾倒生产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从而在造成河道淤积的同时,严重污染河道水质。
2城市河道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1城市河道的特点
近年来城市河道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多功能的特点。河道自古以来一直都承担着行洪排涝的水利功能,起着保护城市安全,使城市免遭水患侵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城市理念的深入人心,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功能亦变的越来越突出,人们对水上畅游观景和亲水休闲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城市河道已从单一的水利功能河道向行洪除涝、引清调度、亲水休闲、景观旅游、自然生态及通航等综合性多功能的河道转变。
2.2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道在城市发展、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城市河道呈现出多功能特点,更凸显了河道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城市河道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河道的淤积、临河违建、岸坡坍塌,沿河景观绿化稀少,河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等问题。这些也是城市河道整治中急需待解决的问题。
3河道治理新模式探索——水生态修复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这一用生态-生物的方法来修复水体的技术,廉价实用,结合本辖区适合的主要方法如下:
3.1对于河道形态修复
在进行河道形态治理时,应该注意尽量避免对河道原有的形态特征造成破坏,避免生态修复不当而对河道造成二次破坏。在河道形态修复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①保证河道的连续性,对于河道中的拦河坝,可以进行清除处理,将跌水改造为缓坡形式。如果河道断面的落差比较大,则可以通过架设辅助河道的方式形成鱼道。②保证河道水体流动的多样性,在河道形态质量中,可以采用植石治理措施,或者在河道底部埋入石块,使得河道能够形成深沟和浅滩。③保证河道空间。④在河道治理方案的制定方面,应该综合考虑河道所在区域的物种特征。
3.2对生态岸坡修复
在水生态修复过程中,受破坏或受污染的水生生物生活环境是最为重要的修复目标。现如今,在河道治理方面,人们的治理理念不断更新,从原有的防洪、排涝逐渐转变为生态环境治理理念,要求在河道治理中构建生态型河道岸岸坡,同时,在岸坡的四周可以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通过植物根系作用对固定河道周边土壤,从而有效提升河道岸坡的稳定性,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和生长环境。
3.3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在河道治理中,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原理为,通过利用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治理方法,对河道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现如今,人工湿地技术日渐完善,并被广泛应用于河道治理中,通过过滤或者沉淀等措施,能够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从而在改善水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河道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物质,对此,通过应用植物的吸附作用,能够对这些可溶性物质进行代谢和降解。除此以外,在河道治理中应用人工湿地技术,还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3.4实施人工增氧
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是造成河道污染的关键因素,在这些污染因素的影响下,河道水质受到严重损害,并且水质中的溶氧量也会不断减少,进而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巨大损害。对此,在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可以采用人工增氧修复技术,具体而言,可以在河道的周边位置建设水车或者喷泉,改善河道水体的循环功能,从而促进水质中溶氧量的增加。
3.5实施生物调控
在河道治理中,可以在河道水体中饲养水生生物,比如小鱼、小虾,水生生物可以将对水质中的放射性元素以及重金属物质进行净化,从而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另外,通过形成完善的水生生物链,能够有效分解河道中的污染物,从而促进生物碱的制衡性,当河道生态体系均衡,即可达到较好的河道治理效果。
结束语
揭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河道建设治理所面临的水质污染、河面率降低、水系联通性降低、河道淤积等一系列现状,探索并分析了城市河道建设面临的问题;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建设难度大,且实施的主体在基层,因此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河道整治涉及规划、管网、水利、生态等多个方面,单靠水利部门不能够彻底解决。应从城市规划控制入手,同时加强规划、水利、住建、环保、国土等多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全方位确保河道整治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推动和提高城市河道治理、保护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於建明,吴成明,陈哲,等.宁波市中塘河支流黑臭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J].中国给水排水,2013,29(4):64~67.
[2]郭兆凯,王媛媛.微藻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技,2010,23(3):43~45.
[3]江惠霞,肖继波.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与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3):138~143.
[4]蔡鸥,徐奎,马超,张雅卓.城市河道治理的断面经济优化设计方法[J].水利水电技术,2014,(7):112-116.
[5]庞仁军.西丰县生态河道治理[J].吉林水利,2015,(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