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肝包虫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浅谈肝包虫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周淑英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中心卫生院新疆博尔塔拉833305)

【摘要】肝包虫病(hepaticiydatido-sis)又叫肝棘蚴球病(hepaticechinOcouosis),它是我国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肝包虫病对肝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甚至能引起肝功能的衰竭,治疗后容易复发,是影响牧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手术摘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是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本文对肝包虫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肝包虫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3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132-02

1.诊断

1.1临床诊断

肝包虫病患者的病史及症状体征具有较大诊断参考意义,可有流行病史或过敏反应

病史。多数患者来自牧区或有生食牛羊肉及长期动物接触史。儿童及青年为好发年龄。早期可无症状,包虫增大时产生压迫症候群:即上腹部胀满感,肝顶部巨大包虫,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肝门部包虫可压迫门静脉和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脾肿大,腹水;肝左叶压迫胃导致胀满不适,可伴有全身营养障碍和贫血。主要并发症是包虫破裂和包虫感染。各种外力所致的包虫破裂最为常见,腹痛和腹部包块骤然缩小或消失,常伴有皮肤瘙痒,荨麻症,腹膜炎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突发过敏性休克。

1.2影像学检查

1.2.1B型超声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可显示囊肿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结构,还可以证实囊肿病变的性质及区分阻塞胆管或是破入胆道的,子囊抑或是结石。成熟包虫囊可有清楚的玫瑰花结样子囊图像,失去活性的囊肿可表现为实性回声结构,类似肿瘤。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囊肿表现不同,将肝包虫囊肿分为Ⅴ型,Ⅰ型:单纯囊液积聚,Ⅱ:Ⅰ型伴有囊壁分裂征,Ⅲ型:Ⅰ型伴有囊内分隔,Ⅳ型:囊内杂乱回声,Ⅴ型:囊壁增厚。囊肿壁是内外双层结构,囊腔一般为无回声区,若见囊液中弯曲折叠的回声带,形似“水百合花”形,液性暗区充于内外囊间,塌陷或浮动于囊液中的内囊壁,揭示内囊破裂,单纯型囊壁底部可见细小光点堆积,改变体位可移动,在一个大的囊腔内可出现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水平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子囊,形成单房型或多房型囊肿(棘球蚴病特有的囊肿征象)。囊壁呈强回声甚至“蛋壳样”改变提示为钙化型。肝内见两个或以上具有上述特征之一的可作出多发性肝包虫诊断。

1.2.2X线的检查对肝包虫病的诊断局限。

1.2.3CTMRI囊型和泡型包虫均显示占位性质病变及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泡球蚴型肝包虫CT下无明显界限,常呈类实质斑块状,期内可见弥散分部的点状,斑片状钙化影及病灶内坏死腔呈岩洞样改变。CT显示肝内腔管扩张,肝实质内树枝状低密度影,胆总管内可显示串球样低密度影,提示囊肿破入胆道。若内囊分离形成双层囊壁“双边征”内囊肝包虫囊肿破裂。

MRI对于囊肿破入胆道者有特殊的诊价值,对于较小的单纯性囊肿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1.3免疫学检查;

(1)包虫内液皮内实验(Casoniskintest)具有简单,易行,阳性率高等优点。(2)以凝集反应或(ELISA)技术为基础的实验。3.补体结合实验(Weibeng)阳性率为80%~90%。

2.治疗

到目前为止,药物只作为该病的辅助治疗手段,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2.1内囊摘除术

切口一般选择在上腹包块隆起较显著处,充分显露病变部位后,先用双氧水(或10%甲醛溶液)纱布垫在包虫周围,避免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囊液外流导致过敏性休克。用包虫穿刺针穿刺包虫囊腔,并用吸引器连接于穿刺针将其囊液吸出,将囊壁切开取出内囊,然后用双氧水反复冲洗包虫囊腔并擦洗囊壁,注意有无胆汁露,缝合囊壁内的毛细胆管,将大网膜填人以消灭囊腔(Merrett),可在残腔内放置孔胶管一根穿于体外,术后引流管内无明显引流物,夹管2d左右若患者无明显不适即可拔管。该术式简单安全,但其复发率和并发症分别高达4.5%~20.2%和10.5%~65.8%。

2.2肝包虫外囊切除术

肝包虫外囊切除术是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的新概念,是肝包虫囊肿在肝叶切除治疗基础上完整除囊周包膜及其内容物的术式,现在应用较多的为Bourgeon提议的“开囊法”(清除囊内物,后用灭活头节的药物消毒包虫外囊,并切除囊周组织)。国内彭心宇在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实践中,通过沿肝包虫外囊与肝包虫外膜之问存在的可分离的间隙,完整摘除肝包虫,一次根治肝包虫病,首创“肝包虫囊肿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目前已经逐步推广开来。

2.3近年来其他多种应用术式

(1)肝叶切除术。(2)肝移植术。(3)腹腔镜内囊摘除术。(4)经皮肝穿引流术。(5)超声引导的介入治疗:a:穿刺,抽吸,注射,再抽吸法。b: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c: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

2.4药物治疗

常用甲苯咪唑治疗,400~600mg,3次/d,21~30d为一疗程,可达到缩小包虫囊肿效果即可。另对黄疸不能手术者,可用甲硫咪唑及吡喹酮治疗,可起到退黄、改善肝功能减轻症状的作用。

3.小结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寄生人体或其它动物肝脏引起的疾病,肝包虫病在全世界发病范围很广,以牧区多见,肝包虫病占人体各部位包虫病的70%。长期以来,肝包虫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疗法,尽管手术的方式和技术不断的改进,但依然存在术后复发、种植、长期残腔积液、感染甚至形成脓肿等众多的并发症,仅复发率就高达11.4%~36%[1]。由于近年来B超、CT、PAIR等多种方法的发展及成熟,肝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

【参考文献】

[1]徐明谦,董兆虎.肝包虫病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9):612-615.

[2]KumarMJ.Hydatidcystofliver[J].PostgradMedJ,2003,79(928):113-114.

[3]牟永山.肝包虫病28例诊治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02,10(2):120.

[4]郭丽英,栾梅香.学龄前儿童肝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1):13.

[5]GharbiHA.Ultrasoundexaminationofthehydatidliver[J].Ra—diology,1981,139(6):459-500.

[6]祁长生,周萍.肝包虫病的分型与临床[J].河北医学,2002,8(2):135-137.

[7]赵玉敏.超声与免疫学在囊型肝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甘肃科技,2004,20(6):138-139.

[8]MorteleKJ.Cysticfocalliverlesionsintheadult:diferentialCTandMRimagingfeatures[J].Radiographics,2001,21(4):895-910.

[9]张冬梅.浅谈肝包虫病的cT表现及分型[J].黑龙江医药,2003,16(1):66-67.

[10]雷光武,胡小平,阿合买提,等.腹腔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102-104.

[11]达夫拉.肝包虫破渍并发胆道包虫的诊治[J].肝胆外科杂志,2001,9(6):470.

[12]师锦波,富立民.腹部包虫800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院学报,1978,1(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