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100015
摘要:城市河道设计中常有兼顾景观要求,需要通过对城市河道进行梯级拦蓄,形成生态水面。结合某文化旅游景区液压坝工程基本情况,工程位于全新统冲洪积堆积的河流漫滩上,岩性为砂卵石,厚度一般8.0~15.0m,属于强透水层。通过粘土铺盖、复合土工膜、砼防渗墙、水泥砂浆帷幕的四种防渗方案比较分析,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渗墙及复核土工膜集合的方法进行防渗,以彻底解决液压坝的渗漏问题。
关键词:液压升降坝;渗透破坏;防渗措施;冲刷深度
1工程概况
某文化旅游景区液压坝工程位于洛南县石坡河巡检镇河段,距县城约45km。该工程是石坡河生态文化景观带建设的首要工程,建成后将文化旅游景区、巡检古镇和石坡河景观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区域。本次设计在不影响石坡河行洪的前提下新建液压坝,通过对巡检镇河段水流进行梯级拦蓄,形成生态水面。
该液压坝工程包括2座液压坝,每座坝分别由液压升降坝、上游水平防渗铺盖、下游消力池、下游护坦以及管理房组成。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等技术标准,本工程按拦河闸泄流能力确定为Ⅲ等中型水利工程,其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的洪峰流量分别为493m3/s和681m3/s。
2工程地质条件
2.1区域地质概况
项目区地处秦岭南麓中低山区,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周围群山环绕,峡谷纵横,岭谷绵延起伏。石坡河是区内最大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工程区段石坡河谷较宽阔,多呈“U”型谷,堆积物二元结构清晰,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河流冲积相的砂砾、卵石等,河谷两岸为基岩山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2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
工程区位于石坡河中游基岩峡谷内,谷底宽度大于200m,有漫滩、一级阶地等微地貌。其中河漫滩一般高于河床0~2.0m,滩面宽度42.0~97.0m;一级阶地地形平坦,阶面宽度100.0~200.0m,一般高于河床2.5~6.0m,具二元结构,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卵石等;河谷两岸为基岩斜坡,自然边坡坡度38°~65°,局部表面有薄层坡积、残坡积堆积物。
2.3蓄水区工程地质条件
蓄水区沿线地层岩性主要为全新统冲洪积砂卵石,两岸为人工浆砌石及素填土,沿线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存在。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地下水埋深0.5~4.0m,含水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砂卵石层,层厚10.0~13.0m,下伏石坡群巡检司组白云岩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与河水水力联系密切,河谷两岸地下水位一般高于河水,属地下水补给河水,并向河流下游排泄。
蓄水区两岸渗漏岩性基本相同,地下水位坡度较缓,地层渗透性变化不大,渗漏量以两岸河堤为主。1#液压坝蓄水区沿堤渗漏量约5796.5m3/d,2#蓄水区沿堤渗漏量3576.1m3/d,在不防渗条件下两个蓄水区总渗漏量约9372.6m3/d。蓄水区渗漏损失量较大,需进行工程防渗处理。
2.4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两液压坝工程处于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地质条件基本相同。主要地层岩性为:上部全新统冲洪积(Q42al+pl)砂卵石,表层松散~稍密,中下部为稍密~中密,厚度12.0~13.0m,变形模量E0=22.0MPa,渗透系数kV=8.93×10-2cm/s,为强透水性,承载力标准值fk=280kPa;下伏元古界石坡群巡检司组灰白色白云岩,强风化岩体厚度2.0~3.0m,承载力fk=500kPa,下层弱风化岩体承载力fk=3000kPa。坝址地下水位埋深0.2~0.5m,地下水及河水对砼无腐蚀性。
3防渗方案
液压坝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在非汛期拦河蓄水,在上游形成稳定水位及宽阔的水面,改善生态条件。工程位于全新统冲洪积堆积(Q42al+pl)的河流漫滩上,岩性为砂卵石,厚度一般8.0~15.0m。设计液压坝坝基厚2~2.5m左右,所需的承载力较小,砂砾石具一定承载力和抗剪强度,其物理力学指标能够满足低闸坝要求,可作坝基持力层。
由于该层渗透性分级属强透水层,在不进行防渗处理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渗漏,是蓄水区渗漏的主要通道,需采取防渗措施处理。
3.1方案对比
常用的水平防渗措施:①粘土铺盖;②复合土工膜;垂直防渗措施有:①砼防渗墙;②水泥砂浆帷幕。
3.2最终方案
本阶段根据工程规模及地质条件推荐施工中蓄水区采取垂直防渗与水平防渗相结合,即垂直防渗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渗墙;水平防渗采用复核土工膜集合,对库区1.3m厚砂卵石进换填水平防渗铺盖。
3.2.1垂直防渗
根据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本次设计采用截渗墙的具体方案为: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垂直防渗,C25钢筋混凝土防渗墙厚0.5m,自上衔接液压坝基础不小于0.5m,自下深入相对不透水层1~2m,与岸坡两岸平顺衔接。
3.2.2水平防渗
(1)冲刷深度计算
本工程河道为砂卵石,属强透水层,因此本次设计采取水平铺盖防渗处理,水平铺盖自上而下依次为原河床砂卵石、厚度<5mm细砂铺盖、复合土工膜(两布一膜)(500g/m2)、0.2m厚<5mm细砂。为防止复合土工膜被冲刷损坏,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规定的冲刷深度计算公式D.2.2—1和D.2.2—2来确定复合土工膜埋深厚度。本次设计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计算。
式中:hs为局部冲刷深度(m);H0为冲刷处的水深(m);Ucp为近岸垂线平均流速(m/s);Uc为泥沙起动流速(m/s);U为行近流速(m/s);n为与防护岸坡在平面上的形状有关,一般取n=1/4;η为水流流速不均匀系数,根据水流流向与岸坡交角α查表D.2.2采用;D50为床砂的中值粒径(m),(0.0462m);γs、γ为泥沙与水的容重(kN/m3)。
结语
本文基于河道基础防渗处理措施的技术,对液压升降坝等拦水坝在河道蓄水后形成生态水面时,对河床基础在防止发生渗漏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竖向及水平防渗相结合的方案,有效的对液压坝蓄水范围内的可产生渗漏的通道进行了有效封堵,使蓄水区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水域,并对坝体结构及岸坡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业银,任华春,朱水生.液压升降坝工作原理及结构性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7(7).
[2]丁峰,刘月刚,邱象玉.液压升降坝在城市河道中的选型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3).
[3]冯春常.谈水利工程堤坝加固维修与处理技术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5,10(13):55-59.
[4]王崴崴,周丽明.浅析水利工程堤坝防渗加固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9):36-39.
[5]《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水闸》陈宝华,张世儒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6]《水闸设计》华东水利学院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7]《水闸设计实例》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