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号工程局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快速发展,试验检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也越来越受到主管部门及各参建单位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工地试验室开展试验工作仍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试验检测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工程质量情况,管理机制、检测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相对滞后。为打造百年工程,建设质量强国,亟需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保证试验检测质量,发挥试验检测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
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和评判的重要基础数据来源,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
目前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主要通过设立工地试验室来具体实施,本人近年来一直从事公路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工作,在感受到国家交通主管部门对工地试验室的建设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工地试验检测越来越规范化的同时,也发现工地试验室在管理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相关文件要求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下面根据我的工作经验,谈谈个人对工地试验检测工作的一些想法。
1.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的独立性不够,无法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目前公路工程建设中,相关试验检测费用包含在合同承包价内由施工单位承担,无论是采用施工单位自行设立试验室找母体机构授权方式,还是委托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设立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的一切费用均由施工单位支付。当试验检测工作与施工单位的利益相冲突时,将不可避免的受到项目领导的干预,特别对于个别一味追求进度、效益而忽视工程质量的施工企业或项目领导,工地试验室甚至仅仅为应付监督部门检查而工作,数据造假成了家常便饭,其独立性、客观性就更无从谈起,检测数据真实信无法保证。
1.2监理单位对工地试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自身设立的监理工地试验室未按要求开展试验检测工作。我国监理制度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理费用普遍较低,监理企业为降低成本,监理人员配备不足,工资待遇不高,项目业主对监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未充分赋予监理权力,监理人员地位不高,以上这些问题,导致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试验检测人员不愿到监理单位从业。监理单位在试验检测方面的监理职责,除了做好对施工方工地试验室的监督管理之外,还要设立监理工地试验室进行独立检测,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在这种工作任务重、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水平不够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效履行好试验检测监理工作职责。
1.3试验检测等级机构竞争激烈,管理不规范,对工地试验室的业务指导及监管工作不到位。目前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的设立,大部分为自建试验室、自聘试验人员,然后由具备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进行母体授权,由于检测机构之间竞争激烈,为了争取业务创造效益,一些检测机构收费较低,实际没有派驻试验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也未进行监管,母体检测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在工地试验室没有得到执行,工地试验室的检测工作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1.4试验检测技术发展滞后,检测频率高,检测工作任务繁重。随着大型施工设备、先进施工工艺的不断发展,施工速度大大加快,同时对工程质量控制的标准要求不断提高,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多、频率高。在施工高峰时段,试验检测工作任务很重,人员数量和劳动强度不匹配,而施工单位也不能配备过多的试验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一是成本增加,二是施工淡季时人员无法安排,这就导致试验检测工作与施工进度不相适应,检测工作耗时长,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只能减少检测频率或检测项目,而为了满足规范要求,试验检测人员只能编造假数据,出具虚假试验报告,试验工作的严肃性、试验数据的可信度降低。
1.5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性能不符合要求,仪器的计量检定不规范。工地试验室作为流动试验室,在采购仪器设备时更多的考虑价格而忽视质量,对仪器的验收,一般是在安装完成后通过所在地计量局的检定/校准后即投入使用。由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一般计量局不具备对这些专业性强的仪器进行计量溯源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技术手段,在未按要求对仪器设备的所有技术特性进行检定/校准的情况下,仍然出具检定/校准合格证书,这样就使得工地试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无法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可靠性降低,必然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6试验检测人员流动性大,高素质人才不足,职业认可度不高。随着近年来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试验检测人才队伍也得到不断壮大,但仍然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特别是高素质试验人员相对缺乏。由于工地试验检测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加之施工单位对试验检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试验人员的工作成绩得不到认可,在施工单位做试验检测成了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造成部分具备工作经验的试验人才离职或转行。随着试验人才的流失,工地试验室的人员配备数量、质量更加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直接影响试验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满足项目需要,试验人员只能出具虚假试验报告,数据造假成为普遍现象,职业认可度随之下降,提高试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就更无从谈起。
2.应对措施建议
2.1针对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独立性无法保证、监理单位试验检测人员不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采用对试验检测进行单独招标,一个监理标段对应一个试验检测标段,由业主直接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承担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任务,明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的质量责任,取消设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相关费用由业主直接支付给检测单位。这样保证了试验检测工作的独立性,也减少了监理抽检程序,节约了检测费用和重复检测时间。同时减少了工地试验室的数量,可以通过加大对检测单位的资金投入,配备充足的试验仪器设备和专业检测人员,集中规范化管理,从而更好地保证试验检测工作质量,真正发挥试验检测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2.2提高试验检测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合理确定检测费用,加强对试验检测机构的监督考核。为了保证检测机构在承担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任务时,能按合同要求及时、高效地完成检测任务,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首先要合理确定检测服务价格,可以由政府部门或检测协会提供指导价,避免恶性竞争,在招标时主要考虑检测单位的技术水平、综合实力、信用状况等,同时在合同中明确质量责任,对派驻现场的人员及仪器设备等提出具体要求,对检测服务不及时、检测数据不真实不准确、出具虚假试验报告等违规行为约定处罚措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大检查力度。交通主管部门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加大对违规检测机构的处罚力度,淘汰一批不合格的检测机构,营造良好的从业氛围,打造诚信的试验检测市场。
2.3创新发展试验检测新技术及信息化管理手段,从多方面着手加强质量控制,适当减少试验检测频率,降低试验工作强度。目前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检测工作劳动强度较大,检测工作效率满足不了快速施工的需要,因此,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组织相关机构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应用新的更加便捷快速的检测方法,比如在压路机上安装压实度连续检测装置,即能更好的保证压实质量,也能节约压实度检测时间。推广普及试验检测计算机管理软件,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即简化了试验检测资料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从多方面着手加强质量控制,适当降低检测频率,比如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可以从源头抓起,对品牌企业生产的质量稳定的产品,可以减少检测频率,或由监管部门将质量稳定、信誉优良的厂家列入免检产品名录,对其产品质量集中监管,不再由购买方进行重复抽样检测,大大减少检测工作量。对一些现场检测项目,随着机械化、自动化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质量比较均匀,也可以适当减少抽检频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避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2.4为规范公路试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要求,交通部先后发布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管理目录》、《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指导手册》,对仪器的计量检定提出了具体要求,成立了国家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部分省份成立了省级交通运输专业检定站,负责对部分公路专业试验仪器进行检定/校准。但是,以上文件要求在工地试验室基本得不到有效落实,一是由于专业检定站太少,有的省份还没有成立,二是由于还有很大一部分仪器专业检定站仍不能提供检定/校准服务,部分仪器设备没有编制相关的检定/校准技术文件,而工地试验室也不具备自行检定的能力。因此,需要交通主管部门尽快完善公路工程试验仪器检定/校准系统,加快推进省级、市级交通运输专业检定站的建立,将更多的仪器设备列入检定站的检定/校准目录清单,为工地试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提供条件,确保用于试验检测的仪器设备各项性能符合检测要求。
2.5加快试验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规范试验检测工作管理,为试验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保持人员的稳定;根据工作量配备足额的试验检测人员,杜绝试验造假行为,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信用评价,提高职业认可度;做好对试验检测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全员质量教育,认同试验检测工作价值,提高试验从业人员的成就感,使试验检测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充实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满足公路工程建设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制度改革、技术创新,推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确保检测机构独立、公正、严谨地开展试验检测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为建设百年工程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公路与桥梁试验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刘炜2016(10)170-171
[2]基于公路路基路面的试验检测技术实施要点分析[J].李家磊,肖红.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