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 2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王刚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最小8岁,最大45岁,

【摘要】目的探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4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复位质量按照沈忆新等制定的解剖评估标准,14例中优9例,良3例,可2例;疗效按功能评估标准,其中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85.7%。结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疗效

--

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间我科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4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平均29岁;10例为新鲜骨折,4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中闭合性骨折10例,开放性4例。按Jalein分类标准[1]进行分型:I型(无移位)0例、Ⅱ型(桡骨远端移位,关节内无移位)1例、Ⅲ型(桡骨远端移位,关节内移位≤2mm)3例、Ⅳ型(桡骨远端移位,关节内移位≥2mm)6例、Ⅴ型(严重粉碎累及干骺端)4例。

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切开直视下复位,关节面均达到解剖复位。对开放性骨折行急诊彻底清创,所有病例均一期关闭伤口。陈旧性骨折取自体同侧髂骨植骨。先用1或2枚克氏针固定关节面,针尾留于皮外。外固定支架穿针部位远端于第二掌骨桡侧与掌骨垂直方向,近端于离骨折线2~3cm处桡骨桡侧且与桡骨垂直。远近端均预先穿2针,2针距离约3cm,保持骨折端位置不变,安装外固定支架,将前臂固定于功能位。手术反应消失即开始进行掌指关节的屈伸及肩、肘关节的锻炼。全治疗过程均配合中药内服及外用。中药内服初期(术后1~2周)应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中期(2~3周)运用接骨续筋法;后期(4周以后)运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法。拆线后以骨洗方熏蒸骨折端。

3治疗结果

本组14例,全部随访,时间3~9月,全部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率达100%。3~4周拍X光片,骨折线模糊,拔出克氏针。术后5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复位质量按照沈忆新等[2]制定的解剖评估标准:14例中优9例,良3例,可2例。功能评价标准参照文献[3]。优:腕关节外观满意,功能完全恢复,无任何不适。良:腕关节外观基本满意,功能稍受限,但对工作、生活无影响。中:腕关节外观有畸形,功能受限,对工作、生活有影响。差:腕关节外观畸形,功能严重受限,对工作、生活有严重影响。其中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85.7%。全部病例无骨感染,无钉口反应及神经血管损伤,均无外固定支架的松动及断钉现象发生。

4讨论

桡骨远端是腕关节的主要构成部分,对维持腕关节稳定和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其本身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桡骨远端骨折后骨质压缩、粉碎,从而使桡骨远端失去支撑作用,易造成后期桡骨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失常而影响腕关节的功能。波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闭合整复固定难以保证其稳定性,容易发生骨折端移位。应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也不能提供持续的对抗前臂肌肉力量而造成移位,致使晚期腕部畸形、功能障碍。长时间固定而引起手腕的废用性萎缩时有发生,而应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方法,虽然恢复了腕部正常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远端长度及关节面平整,使患者保持了掌背伸和前臂旋转功能,减少了腕部畸形、疼痛等后遗证的发生,但其并发证的发生率较多,治疗后容易出现腕、掌指及指间关节的僵直。

关节面的平整是腕关节发挥功能的基础,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整复关节面并将重要骨块用细克氏针固定,力求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单纯的外固定支架对于远端粉碎性骨折块中无韧带附着者无复位作用,且难以使塌陷的关节面骨块复位,不能纠正掌、背侧的移位。此时,配合克氏针的使用能起到较好的疗效。克氏钉的固定,具有容易维持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减少关节面的骨折再移位,对软组织、肌肉无压迫,刺激小,有利于控制和治疗软组织损伤,可早期活动,改善局部血供,促进消肿等诸多优点。且留于皮外便于拔取。术后可能发生的钉道感染问题,可以通过术中仔细插钉和术后小心护理而得到改善,治疗过程中的中药分期辨证施治,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钉口反应,有利于手腕功能的恢复及促进骨折愈合。

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干骺端的松质骨受压缩、复位后形成局部骨缺损,笔者主张行自体髂骨取骨移植,这样可提供对复位后关节面的支撑和填充骨折复位后所留下的空隙,既能恢复桡骨长度,又为关节处骨块提供机械支持,也加速骨折愈合。对维持骨折端的稳定、保持桡骨远端的长度和合适的掌倾角与尺偏角、防止复位后关节面的下沉和骨折再移位、促进骨折愈合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手术过程中固定钢针时通过局部切开仔细分离软组织,穿针时采用套筒保护周围软组织,避开桡神经浅支,减少对其刺激、压迫,可减少并发证的发生。对于钉的松动、感染、骨髓炎、医源性骨折等,只要我们严格无菌操作、微创操作,术后加强钉道护理,强调功能锻炼,即使出现并发证也可早期处理。

术后5周拆除外固定支架。该治疗方法既无因内固定而引起的骨迟缓愈合甚至骨不愈合,又能达到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该过程中,有限的内固定及对陈旧性骨折的植骨就显得格外重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一致性。而且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构灵巧,操作方法简单,减少第二次手术的痛苦及费用,在基层医院也能够较好地完成该手术,笔者认为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JaleimI,PietersHS,SweetMB,etal.Externalfixationforintraarticalarfracturesofthedistalradius[J].JBoneJointsurg(Br),1991,73(2):302-306.

[2]沈忆新,郑祖根.桡骨远端骨折动力型外固定器的设计和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7.

[3]徐根生.桡骨下端骨折117例分型及其远期疗效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1999,2:116.

【中图分类号】R68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042-02

王刚(黑龙江省龙江县中医院骨科黑龙江龙江1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