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丽(内蒙古扎兰屯市中蒙医院162650)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停用降压药1周,于给药前和疗程结束后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血尿常规、肾功、肝功。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疗程6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患者服药后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比治疗前SBP下降16.5mmHg,DBP下降8.8mmHg,治疗后比治疗前LVMI降低了25g/m2,,治疗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无明显变化。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依从性好。患者用药后左室功能指标得到改善,提示其具有抗左室重构作用。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老年性高血压左室结构
【中图分类号】R综合医学【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000-00
氨氯地平是第三代钙通道阻滞剂(CCB),属二氢吡啶类,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们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76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降压疗效与对左室重构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轻、中度老年性高血压患者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62~78岁,平均66.8岁。经病史、体检、血尿常规、生化、心电图、X线胸片、腹部超声检查等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及肝肾功能异常。
2.治疗方法:所有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停用其它降压药,首先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2.5mg/d,每日晨起口服。2周达目标血压(<140/90mmHg)者继续服用至观察结束,未达标者增加到5mg/d。连续用药6个月。
3.观察内容:对于心率、心律、心电图、超声心动、血尿常规、肾功、肝功等指标分别于给药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检查。超声心动测量记录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根据Devereux公式[1]计算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检查仪器为美国GEL—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血压测量采用袖带式水银柱血压计,统一以坐位右臂测量为准,每周测3次,取每次测量3次平均值,并观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4.疗效判断临床疗效判定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未达标以上标准。
5.统计学处理采用SSPS11.0软件处理系统,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组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以(±s)表示,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1.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治疗前收缩压(SBP)为(156.22±15.54)mmHg,舒张压(DBP)为(93.8±8.3)mmHg,治疗后分别为(139.8±11.6)、(85.0±7.7)mmHg,治疗后比治疗前SBP下降16.5mmHg,DBP下降8.8mmHg。治疗前后左室结构与LVMI变化:治疗后比治疗前LVMI降低了25g/m2,,P<0.05。治疗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无明显变化。
2.不良反应:服药后出现头晕、面红各1例,均可耐受;6例患者药量增值5mg后血压控制满意,未出现明显不适。
三、讨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是氨氯地平的左旋体,其钙拮抗活性是右旋体的1000倍,是氨氯地平消旋体的2倍,理论上左旋氨氯地平剂量是消旋体的1/2时,即可有相同的降压疗效,同时该药采用拆分法除了无生物活性的右旋体,副作用更少。其对血管选择性更强,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降压平稳,持续时间长[1]。高血压本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效降压制剂能够持续平稳地控制患者24h血压水平,与传统降压药相比,能更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2]。近年来研究显示在降压治疗中,不仅应该降低升高的血压,而且应尽可能恢复其紊乱的昼夜节律,降低夜间血压负荷,才能更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其靶器官损害[3]。该研究中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获得满意疗效与上述机制相关。该研究显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mg/d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剂量从2.5mg/d增至5mg/d后提高了疗效而未增加不良反应,说明其用药安全,患者依从性好。患者用药后左室功能指标得到改善,提示其具有抗左室重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与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J].2006,13(3):493-49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2):103-112.
[3]朱志林,王静.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值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分析[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5,21(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