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大师智慧提升幼儿园文化品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巧借大师智慧提升幼儿园文化品味

李艳玲

李艳玲永安实幼—-八一分园366000

摘要本文对巧借大师智慧、提升幼儿园文化品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慧幼儿园文化

纵观古今中外的的世界名画,灿若星河。它们或以超凡的想象、绝美的构图、或以绚丽的光彩、激情的告白,燃烧着熠熠的光华,傲立于艺术之林。经历了时间洗礼与考验,得到了世人的的认同与肯定,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绘画艺术的巅峰。儿童对美术欣赏具有先天性,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园环境是园所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园所文化呈现的载体,具有外显性和感官性。这对置身这一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浸润和熏陶的作用。作为一名酷爱美术的幼儿园园长,如何将世界名画融入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提升园所文化品位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统筹规划、整体布局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得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而,我们通过让幼儿多系列欣赏,多角度理解感受名画作品中的美好事物,多通道参与欣赏名画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加强幼儿对美的理解与感悟,让幼儿拥有一双探寻、欣赏美的眼睛。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重视培养幼儿对美的倾向性、向往性、感受性。我们在幼儿园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让每个角落充满童心与艺术气息,让每一个幼儿都有与美术大师接触的机会,加强美的视觉感受,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

1、以米罗的作品为主旋律,贯穿幼儿园文化墙及楼梯的主要位置。

米罗是一位超写实主义的画家,他的作品,在大胆不羁的特色中流露着诗意。其作品犹如稚子的涂鸦之作,形体单纯而强烈,色彩鲜明且具生命力,为现代艺术写下一页传奇。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写实性的明确具体的型,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大小不同的点、和一些重组的形状。这些都很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他的作品中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与儿童画的诸多共通点,是我选择了其作品为幼儿园的“主旋律”贯穿幼儿园文化墙及楼梯的主要位置。行走于他的作品间,仿佛行走在在米罗的精神世界中,即融合了诗与造型的艺术,又驾驭着丰富的想象驰骋于无垠天地间。这些自由、轻快、无拘无束的画,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且统一了幼儿园的风格,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设置名画欣赏走廊。

我园充分利用天井及大厅的墙裙,开设名为《直面大师》的专题墙。喷绘了梵高、毕加索、米罗、莫奈、达利等大师的著作专栏,并配有作者简介。一张张世界名画犹如一幅幅美的旗帜,直耀人心。于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幼儿园的文化品味,熏陶着孩子的审美眼光。

3、以班级为单位,各班选择一画家风格布置班级

美术大师有各个流派,如:野兽派、印象派、抽象派等等,这些流派代表着各个画家的风格,正因为有这些特色和风格,这些画家的作品才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在办园伊始,我便要求老师们以班级为单位,各班选择一画家风格布置班级。在布置之前,先请每位老师把选择的图例与设计构想与我交流,在绘画有困难的地方则由我亲自捉刀完成。即有固定墙面布置,又有空中悬挂布置,也有见缝插针的点缀布置等,走进各个班级就像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懂画的朋友就能一眼看出,这间教室布置的是米罗风格、这间教室布置的是康定斯基风格、这间教室布置的是几米风格……而这些环境布置汲取了大师的艺术精髓,个性鲜明、用色、用线皆有独到之处。且改良版的大师作品,又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巧妙的结合起来,一个图腾柱,可能加上一个篮筐,就成为一件既美观又实用的教玩具,备受孩子们的欢迎及业内人士的赞扬。

二、欣赏名画、认知合一

在我们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我们一改以往以传授粗浅的美术表现知识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非常注意做到用整合的观念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现代美术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包括初步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美术欣赏、美术创作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美术欣赏教育是丰富幼儿美感经验,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名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鲜明的艺术效果成为很多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首选内容。名画欣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对艺术美的欣赏和识别能力,提升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幼儿绘画表现力的提高取决于他们对绘画的直接兴趣、成就、愿望以及积极的审美情感,名画欣赏对于提高幼儿绘画表现力中的造型、色彩、构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名画作品的欣赏,幼儿能够直接感知美术大师们的线条造型、对色彩的运用和作画方式等,而名画作品中的某些艺术语言也在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幼儿的艺术感觉,对于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的意义是不可代替的。

在名画欣赏活动中,幼儿能感知到名画作品的创作形式、表现技法、色彩运用等内容,名画的示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名画都适合直接拿来给幼儿欣赏,合理选材是关键。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名画欣赏”的备课小组,教师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和审美偏对向对大量的名画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了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名画欣赏作品。

名画欣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对于名画作品的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运用效果。教师确定了教学中运用的名画作品后,大家着手收集关于作品的资料,围绕其生平认真解读名画,对名画形成相对准确的理解。同时注意名画欣赏活动不仅仅只是让幼儿欣赏画面,还要结合幼儿园的教学特点,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去观察、想象去体会“画外之意”,如用音乐烘托、动作表现、语言描述、即兴创作等,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名画作品,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丰富幼儿的想象空间,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发展幼儿对已有形象的重组与建构能力。教师即要帮助幼儿体会画家表达的潜在意义,领略画家的独特魅力,又要让幼儿多通道的参与,也就是在名画欣赏活动中教师应避免单调枯燥的让幼儿述说大师的作品、大师的故事和大师的思想,而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欣赏活动,既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又能提高幼儿欣赏名画的能力。如:在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代表作中最突出的壁画《格尔尼卡》,全幅画仅用黑、白、灰三种颜色,所有形象都是超越时空,蕴含着作者无比激愤的抗议心情。中班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根据中班幼儿绘画特点——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颜色,开始关注颜色之间的配合,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向日葵的颜色,欣赏画家如何用深浅不同的黄色表现出成熟的和未成熟的向日葵。名画欣赏不是“临摹活动”,更不是“看图说话”活动,教师可以将名画欣赏和多种艺术表现方式相整合。在欣赏密莱《盲女》时,在优美的背景音乐《迷雾森林》和《鸟语花香》营造的氛围中,幼儿想象着画面之外的内容——小鸟、溪流、树林、田野……而这些形象又在幼儿的笔下重新组合,变成了各不相同的美丽画卷。

三、直面大师、参与布置

在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后。我们就进行了名画模仿的系列活动。即把名画作为中大班幼儿美术活动的一种教学范例加以有效运用。

名画模仿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美才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得的审美趣味。在每次欣赏活动当中我们增添了幼儿画相同题材的创作画,让幼儿尝试摆脱拐杖,走自己的路,使幼儿对审美客体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自己的画笔尽情发挥,实际上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如让幼儿欣赏了蒙得里安的《红黄蓝构成》之后,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的模仿蒙德里安风格设计衣服、有的设计窗帘。例如作品《星夜》,是凡高深埋在灵魂深处的感受,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的蠕动着,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转动,在夜空中放射出绚丽的色彩。荷兰自古以来即有画月光风景的题材,但是能够象凡高般把对宇宙庄严与神秘的敬畏之心表现在夜空的画家,却前所未有。在学习此画时,我们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是名画欣赏、第二课时是通过教师的示范,采用简单易行的油水分离画法表现画面,幼儿学习。第三课时则是幼儿自己天马行空的绘画创作。这样的三部曲即提升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又有助于幼儿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和结构,使幼儿通过直观形象获得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了解,又能使其在造型、色彩、构图表现上不拘一格、丰富多样。这样一版由幼儿作品展创设的作品展示廊,常常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其线条的灵动、色彩的绚丽、天马行空的想象,具有着超凡脱俗的艺术风采,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能于霎那间,理解了大师毕加索的名言:“我画了一辈子的时间,去研究怎样和孩子一样的的绘画。”这样的作品展示墙能让孩子们在展览中充分获得自信和成功感。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点心得,都说:“人是环境的动物”让我们把大师的名画有机的融入校园。在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的同时,也让孩子在这巅峰艺术的海洋里,在这大师的情感世界里,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从而开启孩子们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绚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