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婷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服用抗结核药时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药学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中选出83例,其均采用相应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记录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和种类,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结果:83例患者共发生四大类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病症、中枢神经系统病症、过敏病症和肝脏损伤,其中以消化系统病症所占比例最大,为44.58%(37/83)。经过积极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有所好转,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8%(79/83)。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时容易出现各类不良反应症状,根据其具体病症、病发原因对治疗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原因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157-02
随着21世纪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国内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如不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则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容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威胁其它健康组织或器官的功能[1]。本文即是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种类、原因和应对方式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选出的83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9例,患者的年龄从65岁至8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2.38±2.47)岁,患者的病程从1年至4年不等,平均病程为(2.58±1.12)年。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其中83例患者均采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用药,使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口服0.3g,每天1次治疗)、利福平(口服0.45g,每天1次治疗)、吡嗪酰胺(口服0.5g,每天3次治疗)、乙胺丁醇(口服0.75g,每天1次治疗),在治疗开始前需要为患者进行肝功能指标的检查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严格的监察,分别记录各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和概率,同时研究应对各类不良反应的具体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83例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种类共4大类,包括消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过敏病症以及肝损伤等,经过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明显好转,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8%(79/83)。
现将患者各不良反应几率整理如下,制成表格:
从上表当中可以看出,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共37例患者,占比44.58%;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共31例患者,占比37.35%;过敏病症的共26例,占比31.32%;肝损伤共18例,占比21.69%。由此可见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其次为神经系统,但这两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没有较大差异(P>0.05),与过敏病症和肝损伤数据相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
3.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高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不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率较高,而且其治疗时间较长,很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来说,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病症更加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等可发生一系列生理机能的减退,药物清除率减慢,易使药物在老年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升高或清除延缓,且毒副作用发生率升高,严重影响抗结核治疗的正常进行。
3.1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
根据研究显示,肺结核治疗时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这类病症的诱发原因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有着一定的关联,大部分的抗结核类药物对人体胃肠道的黏膜会造成刺激,引发较明显的消化系统疾病,加之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对于胃肠道消化系统的影响就较大[2]。其次,在使用抗结核类药物时能够影响人体内尿酸的代谢情况,产生如吡嗪酸等物质,对尿酸的代谢造成抑制,引发高尿酸血症。第三,抗结核类药物对肝脏的损伤较为普遍,大部分患者在使用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这主要是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药物代谢器官,抗结核类药物大部分会在肝脏进行代谢,因此诱发肝损伤[3]。第四,抗结核药物导致患者皮肤、中枢神经受损,引起患者出现皮疹性过敏反应、头晕、耳鸣等不良反应。
3.2不良反应治疗方法
如果在治疗时发现患者肝脏功能受影响,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停止引发肝损伤的药物。如患者肝损伤症状较轻,则为了保证整体治疗效果,可以先停用毒性较大的药物,继续利用异烟肼等药物进行治疗,这样即能够缓解肝脏的病情,又不会影响治疗的进度。如患者出现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则首先停止任何药物治疗,对肝脏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保护。如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则必须停止吡嗪酰胺药物治疗。如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则立即查找过敏源,并停止相应药物的治疗,待抗过敏治疗发挥效果后才能继续用药,但如果患者过敏反应较为明显,则必须选择其它药物进行代替治疗。
【参考文献】
[1]朱莉萍,贾春敏.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4):142-143.
[2]曾安津,董霞.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226-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