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辅助通气在老年人呼吸衰竭的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针对性的气道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呼吸改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呼吸改善有效率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0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9.16,P<0.05)。结论:对机械辅助通气老年人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道护理,可提高患者呼吸改善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机械辅助通气;老年人;呼吸衰竭;气道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96-01
呼吸衰竭是因各种原因导致肺脏呼吸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影响气体不能得到有效交换,最终使患者出现缺氧的现象,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引起患者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1]。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协助机体通气或经肺通气装置代替通气,该方法在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意义重大。本研究对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机械辅助通气在老年人呼吸衰竭的气道护理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4.34±2.64岁;病情类型:重症肺炎13例,支气管哮喘16例,阻塞性肺疾病11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4.94±2.71岁;病情类型:重症肺炎14例,支气管哮喘13例,阻塞性肺疾病1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为缺氧护理、呼吸困难护理、用药护理等;研究组进行针对性的气道护理,具体为:(1)气管插管护理:经口或鼻气管插管,间隔1~2小时将头转动一次,气管插管应牢固固定,以防因导管出现滑动,损伤粘膜;检查气管插入深度,定时使用听诊器对患者的双肺呼吸音进行听诊;(2)气管切开护理:使用沙带将患者的颈部固定,以防气管插管脱落;气管套管周围的纱布垫应保持干燥清洁,需定更换气管套管垫。(3)人工气道护理:依据导管内径尺寸选择合适的吸痰型号,对患者进行适时吸痰,可减少粘膜损伤、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吸痰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若吸入气体无法满足湿化要求,需控制吸入气体的湿度应控制在95%~100%,温度为32~34摄氏度,房间内的湿度在60%左右,温度在22摄氏度左右;(4)心理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易出现悲观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的开导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改善情况,具体参考呼吸功能评价标准[2]:显效为患者的中度劳累,呼吸通畅;有效为患者的轻度劳累时,呼吸通畅,中度劳累时呼吸困难;无效为患者的呼吸困难或停止。(2)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改善情况
研究组中,显效、有效及无效分别为25例、13例、2例,其呼吸改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中,显效、有效及无效分别为13例、16例、11例,其呼吸改善有效率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06,P<0.05)。
2.2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中,出现感染1例,腹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中,出现感染3例,腹胀4例,消化道出血2例,压疮4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9.16,P<0.05)。
3.讨论
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特点为病情发展较快,且老年人多合并多种疾病,若治疗不及时,直接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3]。当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中枢系统会受到影响,脑组织出现缺氧,使中枢神经细胞较敏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使脑细胞扩张,增加血流量;此外,呼吸衰竭影响心脏循环,使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心律失常等。因此,对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在通气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通气管道正常;在建立人工气道后,减弱了纤毛的运动,使呼吸道失水,正常的呼吸功能破坏,失去了对空气的湿化与过滤功能,因此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应做好呼吸管路湿化护理,并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4-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呼吸改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呼吸改善有效率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0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9.16,P<0.05);可知,对机械辅助通气老年人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道护理,可提高患者呼吸改善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蔡容燕,吴少皎,李淑妮.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6,38(19):3029-3032.
[2]姜冬杰.综合气道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1742-1745.
[3]郝乐.机械辅助通气治疗老年人呼吸衰竭的气道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6):278-279.
[4]陆萧萍.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气道护理方法和要点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162-162.
[5]吴琼.1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神经调节辅助呼吸通气的观察和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