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阅读教学实效的实用工具
张瑾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28
摘要:笔者试图利用教材问题架起“与编者对话”的通途,总结“教材问题倒推七步法”解决当前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教材问题倒推法阅读能力实用工具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次课标修订增加了“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新维度,可见“与编者对话”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但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并未重视这一改变,还是惯性地“自读自悟”、“重打鼓另开张”,老师自己思路不清晰,每次备课都忙得不亦乐乎,课上完了发现教材问题一个都没有落实,教学内容“跑偏”严重,学生实际获得大打折扣。这样的备课与教学不仅增加了教师自己的负担,还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利用教材问题架起“与编者对话”的通途,并更好地利用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材问题“倒推法”的实践与应用
1.教材问题倒推法
所谓“倒推法”是相对于现在老师们先关注文本内容、想问题、做设计的“正推”而言。“倒推”主要从教材问题出发,教师在备课时在读懂教材内容后,从教材问题入手,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与监控,以达到关注教材问题、落实教材问题的效果。
2.“教材问题倒推七步法”流程
3.教材问题倒推法的实施
下面就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沉默》一课课后讨论题为例,介绍教材问题倒推法的实施过程。为内容衔接更紧密,将第二步“能力维度”与第三步“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进行了整合。
(1)推答案,帮助文本解读。这里所说的“答案”并非“标准答案”,而是强调教师要对教材问题有思考、有路径、有方向、有要点、有方法。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效组织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获得。《可贵的沉默》所在单元主题是“可贵的亲情、友情”。课后讨论题为“我们来讨论讨论,为什么说孩子的这种沉默是可贵的?”结合课文内容我们得到以下答案要点:①沉默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只知道享受父母的爱而没有关心父母是不对的,也就是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反思、有了愧疚。②沉默让孩子们懂得要关心父母,并付诸实际行动。③从家长的角度,沉默也是可贵的,沉默让父母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关爱。④从老师的角度,沉默让老师享受到孩子们成长的快乐。这四个点可以分成三方面:学生、老师和家长,这也恰恰是这篇课文涉及到的三类人物。深入地研究教材问题的“答案”,是促使教师深入理解、把握教材的抓手,教师也会在“答题”中对文本有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2)推能力,清晰思维路径。教材问题的“答案”确定后,就要对接能力训练点,清晰教学的核心要素。在形成解释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路径如下:①了解问题关键词的含义。②找到描写“沉默”的段落。
(3)推难点,明确解难方法。我们明确了“答案”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就要聚焦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如何解决以及指导学生学会哪些方法来提升相关能力弱点。在“二推”的思维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信息的定位与提取问题:孩子们沉默了两次,“可贵的沉默”指的是哪次。经过分析与判断,第二次的沉默是在第一次基础上,持续时间长、涉及人员多,文中着重写了这次沉默足足有一分钟,省略号也把这次沉默的意味引向深入,这些信息都把主要信息聚焦于第二次的沉默。在这个环节,学生学习的是对信息的定位、比较、筛选的方法。学生面临的第二个难点就是解释“沉默的可贵”,学生首先需要联系上文对比父母对孩子们的爱和孩子们对父母的不够关爱,才能体会孩子们内心是在做反省、是愧疚的。在这个难点处,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还要进入孩子的内心把他们的想法做批注,在交流、指导批注中学习把多个散乱的信息进行概括。学生在这个环节一方面要巩固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的方法,一方面要练习把语句进行概括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推目标,准确定位任务。经过前三步的“倒推”,借助教材问题教师就对教材、学情有了比较深入地把握,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在“教材问题倒推法”的使用中,教学目标可以以教材问题为主要的目标结果,加之在“前三推”中的能力点、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能制订出本课的主要阅读目标:①通过比较与筛选信息,知道“可贵的沉默”指的是什么。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批注孩子们在沉默中心里的想法,知道“孩子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进而从孩子、老师、家长三个层面用通顺的语言概括“为什么说孩子们的沉默是可贵的”。这样的目标更具针对性,教师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任务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5)推过程,分层设计活动。目标确定好,教师就可以依据当前形势,建构教学过程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重点突出的原则,在自己深入理解、把握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通过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或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学生难点处进行讨论的组织和点拨。比如对“沉默可贵”的理解不全面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激发、“多回合”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发现,如:“沉默”除了对孩子们是珍贵的,还对谁是珍贵的呢?细心的你发现了吗?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使教材问题得以全面落实。
三、教材问题“倒推法”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从问卷调研结果看,100%的教师认为“教材问题倒推法”提高了自己的备课质量,清晰了备课思路,减轻了备课负担。在各级各类市区视导中,实验教师A课比例大幅上升。特别欣喜的是,教材问题倒推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备课思路清晰了,重难点突出了,也就有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从学生角度看,实验班的学生在学区、区级层面的监测中,成绩上浮率达到了95.4%,阅读部分的成绩提高达到了98.7%,也就是说,使用教材问题倒推法的班级绝大部分成绩都有上浮,这也证明了教材问题倒推法的实效。
四、问题与展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有些课文教材问题比较宏观,学生不能一步到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为达到这个“远大目标”而搭设“脚手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容易形成问题过碎、跑偏等问题,能够为学生搭设适度的“脚手架”是研究中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课题组也希望通过研制“问题支架”的方式,为教师提供相应资源。
“教材问题倒推法”旨在为教师提供备课、上课的思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实效,切实保障学生在课上的实际获得。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此方法的不断完善,常态阅读教学现状会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美]纳德勒钱登著魏青江译《提问的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1。
[3][美]MarylouDantonio&Paulc.Beisenherz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