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山东枣庄277800
【摘要】作为信息服务业中重要一员的档案馆,使其在现代信息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充分发挥档案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价值,是我们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开发利用
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上不可缺少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改革开发二十多年来,我国各个领域已先后跨进了信息高速路,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构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多么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多么强大的信息服务形式,都离不开信息资源,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始终是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的永恒主题。没有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具有地方特点的档案资源体系,要实现档案信息管理。为领导决策、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就只能成为空谈。构建科学管理的馆藏体系,首先要树立“大档案意识”。档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档案呈现出形式领域广泛化,内容多元化,载体多样化的特点,档案馆应紧紧把握这一特点,及时调整,修订档案馆档案的接受征集范围,不能只着眼于接收各机关事业单位整理好到期的档案资料,而应主动融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及时跟踪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加强与社会各关联单位的协作,将一切有价值的、记录社会活动的信息都收集进馆。其次要注意优化馆藏结构,力求突出地方特色;一是要坚持以当地、本级为主。在接收进馆时必须牢固树立以代表本地区为主,以各机关本身形成为主的思想;二是要坚持稀有为贵;三是坚持重点优先。所谓重点应该包括重要的机构、重大的活动和著名的人物形成的档案材料;四是坚持资源兼顾结构。除了应重点保证主要机构、重大活动和著名人物档案外,还必须兼顾其它非主要机构及非著名人物形成的档案材料。
二、做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开发档案信息的过程是对档案所承载的信息进行采集、编辑、整合、有贮和输出的过程,是把档案承载的信息由分散转为系统,由无序转为有序,由表态转为动态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找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最迫切需要的信息,才能真正优质高效地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一要强调社会性。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及当前社会需要、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才能真实现用户满意,达到档案的有效利用。二是注重实效性。要充当“及时雨”和“雪中炭”,在送货上门和排忧解难中显示档案信息的价值,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观察事物的敏锐性,时刻关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信息在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中真正用的上,见实效;三是要突出典型性。选取本馆、本地具有典型的问题进行编辑研究,突出地方特色,使决策的人们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解决和处理各种疑难问题。
三、加快信息化、数字化进程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档案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一直停留于一个肤浅的表面,大部分档案馆仍未形成利用档案信息加强网络化的意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遇到许多问题,制约着工作的开展,档案信息化、数字化进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要正确认识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内涵。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信息技术,而不仅仅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档案检索、编目等工作的管理,还有更重要的内容:(1)利用Interner技术,在Interner上发布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让更多的人访问档案馆的网站共享档案资源,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2)由于受保存条件的限制,档案馆许多以纸质为载体的重要历史档案已收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应利用信息技术,积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软件,如扫描仪、数码相机、微缩阅读机、光盘刻录机等,将这些档案存入计算机,永久保存,以供后人继续利用。二是要加大宣传,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时髦的概念,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领导的重视、支持,需要档案部门脚踏实地地工作态度和不畏困难的精神,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资金技术的保证,档案部门必须审时度势,注意宣传和提高各方面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认知度,在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硬件建设,配备先进计算机软件系统,数字音响制作系统,微缩系统等,尽快实现档案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三是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档案信息化工作针对性强,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档案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应用能力、声音图像等多媒体资料的处理能力、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信息保密意识,才能更好的迎接信息社会对档案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因此,档案部门要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为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人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培枫.如何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J】.发展.2007.(05).
【2】王欣..如何实现档案管理信息现代化【J】.管理观察.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