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锐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222500
摘要面对种种课堂教学的异化,我们呼吁: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原生态”。
关键词音乐“原生态”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好多年了,她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也滋润了每一位教师的心田。我们欣喜地发现这场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的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对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好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在繁花似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课堂在“作秀”。现如今大张旗鼓喊得震山响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假课、空心课。好多老师没有很好理解新课标,音乐课步入误区。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越来越背离其本质,越来越缺乏“真实”。面对种种课堂教学的异化,我们不由大声疾呼: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原生态”。
一、音乐课堂要真不要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音乐课堂要真不要假。《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教师要使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在上课时都会设计课堂表演这一环节。但有一些教师简单的认为只要让学生动起来,就体现了艺术教学的参与性原则,就特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却没有认识到什么样参与才是真正的参与。
郭生健先生在《艺术教育论》中写到,教师进行艺术教学时,应该为学生创设和选择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通道。在上《那不勒斯舞曲》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应该较多地让学生进行听觉参与和视觉参与,使学生在听、欣赏中了解乐曲的结构、体验乐曲的情绪和内容。同时,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把握这一乐曲的节拍特点;在看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掌握这种舞蹈的典型动作。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动觉参与,这样才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成为教学的主体。艺术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的学生参与体验艺术的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很难有真正的艺术教学。
二、音乐课堂应实不应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音乐课堂应实不应虚。我们知道,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新课标》提出,在音乐教学要多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地位。但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过多参与音乐活动,就是在课上多做游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殊不知,在课堂“活’起来的同时,音乐的教学内容却变得很“虚”了。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动物狂欢节》一课时,她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是煞费苦心的准备了很多奖品和小动物的头饰。在学生欣赏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戴着头饰在讲台前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姿势,表演得好的发给奖品。遗憾的是,老师自始至终强调的是小动物是怎么跳舞、唱歌、做游戏的,却没有带领学生学生去仔细聆听音乐、体验音乐和感受音乐。下课时老师很有信心地进行总结,并问学生“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呀?”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喊到:“我们学会了小动物怎么跳舞、唱歌、做游戏、还发到奖品呢……”所有听课的老师笑了,那位讲课的老师落得一脸的苦笑和尴尬。
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气氛是活跃的,学生参与情况也很好。但是,活动搞了那么多却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对本节课的音乐学习能起多大作用呢?或许等到下课后学习只记得那堂音乐课上大家做了很多游戏,很开心,但在音乐课上具体感受到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动物狂欢节》这节课上,我们音乐老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把教学重点放在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上,而不应该把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知识重点转移向音乐之外。当然,游戏对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它有着明确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能像游戏那样玩个痛快就了事。我们教师要巧妙地把教学目标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任务。否则,这样的课堂只会剩下一个空壳,没有实在内容。
三、音乐课堂宜简不宜繁
“删繁就简三月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音乐课堂宜简不宜繁。当前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调研课,或者评优课,课堂上必有电教媒体,动作表演更是繁花似锦、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笔者有一次在常州听了一节音乐课,给我留下最深印象是那位青年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几乎每一个教学环节斗有多媒体的呈现:精美的画面、搞笑的卡通画片、人物形象图片,一会儿看画片,一会儿分角色表演,还有朗读和律动,课堂上热闹异常。整节课的容量也很大,一堂课中学生既要讨论,又要表演,还要艺术创作,教学目标繁多,一时东。一时西,各个教学环节如蜻蜓点水,一节课下来听课的教师混身紧张、一头雾水。试问:这节课给学生能留下什么呢?难道这才是真正的和谐教学?我想这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记忆只能是浮光掠影罢了!
殊不知音乐是一种非语意性的信息,是一种不具象的艺术。而艺术欣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与自由,使其情绪在音乐中得到反馈,才能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审美的境界。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为帮助音乐老师更好的进行教学,但如果老师将音乐教学中每个内容都加上漂亮的画面,这虽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其实教育改革,其终极目标都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真正的教学改革应该多做“减法”——减掉那些附在教育肌体上各种各样的外衣,让教育现出真我,放开手脚。
在朴实的、和谐的原生态课堂上,也许没有热热闹闹的华丽场面,也许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教案设计,然而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在朴实无华的课堂教学中,没有豪华的课件,没有刻意的“作秀”,没有背离教学实际的技巧性的东西,不花里胡哨、泛泛而谈。音乐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关注音乐,实实在在的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真实、质朴、和谐”的原生态课堂是自然生成的,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她更加接近人的天性,更加符合人生长的规律,更加的合理、低耗、高效。我们上课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在演绎一段自己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是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进步,一起愉悦!因此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始终保持一种真实的、和谐的原生态美,达到“豪华落尽见真谛,铅华洗却见本色”的境界,这是我们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当然,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