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的中医外治疗法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产后缺乳的中医外治疗法进展

邓雪梅

1.成都玛丽亚妇产儿童医院中医科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产后缺乳是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其影响到正常的母乳喂养,无法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营养。虽然母乳可以由其他乳制品来代替,但是无法取代母乳在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针对产后缺乳的影响因素,分别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出发,了解病因病机,评价不同疗法在产后缺乳治疗中的优势和不足,相对而言,中医外治疗法更具优势,需要科学、合理恰当的予以选用,以寻求更为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产后缺乳;中医外治;催乳

【引言】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营养供给方式,有益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发育,抵抗疾病侵袭。产妇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孕期营养保健情况以及哺乳方法均会影响到乳汁分泌,而产后缺乳的发生则与上述因素有关,无法为婴儿提供充足的母乳,往往需要使用代乳品,但是其营养效果显然不如母乳。为了改善产妇的产后缺乳症状,需要深入探究病因病机,从中医理论出发,辨证施治,采取调理气血、通络下乳的外治方法进行治疗。本研究围绕中医外治疗法在产后缺乳中治疗应用展开综述。

1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方法

1.1病因病机

产后缺乳主要表现为产妇的乳汁分泌不足或不分泌,无法用于哺育婴儿。西医病因病理表明,产后缺乳是由于泌乳素分泌不足所致,与产妇的状态、孕期营养保健情况有关。中医则认为产后缺乳是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表现在舌淡少苔,脉虚细)、肝郁气滞(表现为舌苔薄黄,脉弦)所致,挤压乳房时,仅有点滴乳汁分泌或完全不分泌,虚证表现为质稀无胀痛感,实证为表现为质稠有胀痛感。

1.2中西医治疗方法

在产后缺乳的西医治疗当中,一般采用吸吮、刺激乳头的方式来促进泌乳;还包括补充营养,多食用以猪蹄、瘦肉、鲜鱼为食材的肉汤,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调节情绪状态;另外,食用维生素B类药物,或利用超声波或红外线照射乳房。但是西医方法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中医治疗方法则是根据经血不足、气溢闭塞等病因病机,利用调理气血、通络下乳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气血虚弱、肝郁气滞之证,从整体调整产妇的气血和经络运行,促进乳汁分泌,实践证明其安全而有效,中医治疗方法显著优于西医治疗方法。

2.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产后缺乳当中的应用

外治疗法是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的常用方法,主要以外敷、体针和穴位按摩为主,具体如下:

2.1外敷法

在外敷法治疗产后缺乳的过程中,可采用针对气血虚弱型的通乳汤(《傅青主女科》,党参,黄芪,麦冬,通草,桔梗),或者针对肝气郁结型的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当归,川芎,花粉,白芍,熟地,柴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白芷等),在外敷治疗前,需要对产妇的乳房部位皮肤进行清洗,保持清洁,然后将装有药粉的布袋敷于乳房。观察其性状变化和乳房的胀痛情况,然后再通过吸吮、刺激乳头的方式来促进泌乳,可反复使用。使用橘皮煎水,用于湿敷乳房。或者使用热水熏洗乳房,均具有良好的催乳效果。

2.2体针法

对于气血虚弱所致的产后缺乳,采用体针法进行治疗。产妇取仰卧位,使用1寸毫针,针刺膻中、乳根,少泽,百会、印堂、内关、太溪、足三里以及三阴交等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针刺部位有酸麻胀痛感。另外在足三里和三阴交穴需要行温针灸,3壮/穴。该方法治疗产后缺乳的气血虚弱之证,具有益气养血、通经下乳之功。治疗4周内,产妇的泌乳量会逐渐增加,直至恢复正常的泌乳,治疗期间需要持续观察产妇的泌乳情况。而对于肝郁气滞所致产后缺乳的体针治疗,使用1寸毫针,针刺膻中、百会、印堂、内关、神门、太冲、神庭、本神等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经治疗后,产妇的肝郁气滞之证得以改善,进而发挥理气疏肝、活血通络之功效,治疗当日即可见效,改善乳汁运行不畅,促进乳汁分泌。

2.3穴位按摩

在穴位按摩前,需要使用温热毛巾擦洗乳房。产妇保持坐位,护理人员双手按摩产妇乳房,取膻中、乳根、神封,灵墟、譍窗、足三里等穴,予以按揉,注意控制力度,根据产妇的耐受度来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配合以按压刺激耳穴穴位的方法,改善经络气血运行,调和脏腑功能。利用耳穴压豆与穴位按摩的方法,能够疏通乳房组织以及乳腺导管,进而促进乳汁分泌。在乔山幸等人的临床研究当中[1],26例产后缺乳产妇接受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而另外26例产妇则单独使用催乳汤进行治疗。经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泌乳量由治疗前的(13.6±5.2)ml增加至(588.2±169.7)ml,补授乳量由治疗前的(329.5±48.2)ml降低至(15.2±29.7)ml,治疗有效率为96.15%(25/26);对照组产妇的泌乳量由治疗前的(13.8±5.1)ml增加至(233.9±119.8)ml,补授乳量由治疗前的(331.1±49.9)ml降低至(10.9±5.7)ml,治疗有效率为65.38%(17/2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催乳汤对于产后缺乳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也验证了穴位按摩对于产后缺乳治疗的良好效果。

在吴中秋等人的临床研究当中[2],60例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患者接受半刺按摩法,另外60例患者接受针刺治疗,治疗5d后,半刺按摩组患者的泌乳量由治疗前的(107±30)ml增加至(313±61)ml,血清E2由治疗前的(199±60)ng/L降低至(118±29)ng/L,PRL则由治疗前的(370±178)μg/L降低至(340±153)μg/L针刺组患者的泌乳量由治疗前的(109±36)ml增加至(296±63)ml,血清E2由治疗前的(199±60)ng/L降低至(118±29)ng/L,PRL则由治疗前的(396±196)μg/L降低至(379±149)μg/L,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半刺按摩法和针刺法对于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治疗效果相仿,均可作为产后缺乳的中医外治疗法的选择。考虑到中医外治疗法的适应性和毒副作用等方面,半刺按摩法是相对更好的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结论

综上所述,药物外敷、体针和穴位按摩等中医外治疗法在产后缺乳的临床治疗当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作用,可根据产妇的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中医外治疗法,必要时配合内治疗法,以获得更为理想的催乳效果,今后将对更为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疗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乔山幸,周艳艳.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01):162-163.

[2]吴中秋,肖红玲,张韶峰,等.半刺配合按摩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5):2302-2303+2306.

作者简介:

邓雪梅(1979-),女,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妇科,单位:成都玛丽亚妇产儿童医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