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队伍的稳定与护理工作的保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护理队伍的稳定与护理工作的保障

颜军李志强

颜军李志强(山东省德州市市立医院山东德州253012)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021-02

1目前护理事业发展现状

1.1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2004年底,护士数量发展至130.78万名,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9.8%。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25.6%,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1.2护理观念与工作内涵有较大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如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有所发展。

1.3护理教育发展迅速

自1983年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为提高护士队伍素质奠定了基础。

1.4护理管理得到加强

为保证护士队伍基本素质,保障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卫生部于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建立了护士执业准入制度。各级各类医院在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和规范,建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2.1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护理人员编制是根据1978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的[1],很显然老的床位比已不再适应新的护理要求,美国临床护理人员与病床比例是2:1[2],日本的国际医疗中心,全院有病床925张,护士570人,为保证护理质量,日本后生省根据病人与护士比例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护理收费标准,按每个病房计算,规定除辅助人员外,1张床位配置护士不少于0.5名,达不到要求的不得按此标准收取护理费用,达不到护士最低配置标准的病房不得开放,德国Bietigheim医院有病床位465张,有355个护理岗位,常年有200名护生实习,我国临床护理人员与病床例比例是0.4:1,且90%以上的医院达不到这个比例[2]。我院编制床位520张,床位使用率90%,在编护士328名,但从事临床护理人员只有160名,与病床比例为0.3:1,很显然,现有的护理人力要满足高质量的护理是有困难的。

2.2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不清

长期以来医院里的各个职能部门,医技岗位不乏护理人员担任要职。护理人员内部各级别护士职责不明,高年资护士甚至在做初级护士的工作,新护士基础还没打牢,就匆匆忙忙顶到一线值班,同时护士还承担着大量的非护理工作,影响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直接护理,为了完成工作量,护士必须加快速度,缩短每项操作的时间,而整体护理的开展,要求护士将一部分时间用在处理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如果护士不得不完成大量的病人生理上的护理工作,其势必会压缩处理病人心理社会问题的时间,使整体护理难以深入。

2.3护理队伍不稳定

(1)传统上长期存在“医尊护卑”“医主护次”的陈腐观念及其工作大部被动化(靠医嘱执行),对护士身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一些护理人员在职厌职。

(2)工作强度造成疲劳紧张。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包蓓蕾[3]调査84例名本科护士,喜欢护理专业者只占11.90%,对现工作满意只占9.52%,比较满意占32.14%,两项合计只有41.66%,有83人(98.81%)认为在工作中最大的精神缺乏是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3)患者要求更高。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病人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把病治好,同时还要享受优美的休养环境和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有时还会有超客观的过高的期望。这些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护士一时难以适应。

(4)职业缺乏安全感。新的医疗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事故的界定、处理提出新的规定,医患举证倒置,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必须由医院自证清白,否则法院将认定医院有过失,就应负起巨额赔偿的责任。社会、媒体对医院、医务人员的差错过分渲染,甚至扩大丑化,推波助澜,把本来互相信任,互相依存的关系人为地推向对立面。医闹的出现,甚至医闹的专业化,使医院纠纷不断,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使不少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感,想尽办法转行。

(5)知识更新压力过大。各医院也为了提高护埋人员总体素质,经常进行频繁的考核、考试,医疗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繁忙的工作压力,频繁的考核、考试,压得护士喘不过气,身心耗竭。而一些年龄较大、基础较差的护理人员更加无所适从。

(6)同工不同酬。由于医疗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大多数医院都先后走上停、转、兼、并或承包路线,并采取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人事改革制度,合同制护士逐年增加,出现同工不同酬现象。如此一来,护理人员工作量增加,饭碗却朝不保夕,生活担子及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3稳定并提升护理工作的对策

3.1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选择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员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并对现任质控人员加强培训,加强质量管理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护理教育途径进行培训,提高质控意识、知识水平,创造性和科研能力使他们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而非经验式的管理。

3.2完善管理体制

首先要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管理体制,质量组织建设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条件,成立医院质量保证委员会,下设护理质量保证小组,制定护理保证方案,其中包括明确质控组织的职责及相应的监督制度,使护理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其次,明确质控组织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各级医院的质控机构及质控人员应制定明确的职责、职权范围,并建立监督制度,以利于评价质控组织的工作效能,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

3.3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

切实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我国应大力发展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并强化护理教育改革的力度——突出护理特色,各医院应在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护理人才培养规划,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要加强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也要给护士们留出思考的空间。护理工作者也要根据专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行专业理论的再学习,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较好的为患者服务。

3.4修正评价标准

改善护理环境。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实行更人性化的管理。为此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方式应突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模式,真正做到护理全程都为病人的宗旨,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有利于病人,围绕这个中心制定评价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把护理目标的重点内容放在病人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处理好拓宽服务思路与规范服务观念的关系,从病人的角度评价护理质量,避免质量目标与病人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3.5改善服务理念

注重病人心理需求。随着人文文化的发展,护理工作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在关注病人疾病,注重对疾病康复的功能护理的同时,更关注病人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新的护理模式下单纯的护理技术服务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在护理活动的护患关系中,主动、被动式只能适用于无自主能力的病人,用于一般病人就会产生被忽略的感觉,指导、合作式更能适合大多数有自理能力的患者,这种不仅重视对疾病的护理,更重视病人的心理需求的护患关系,应在护理管理制度中体现出来。

3.6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兴建更多高水平的专业护理院校,鼓励有志青年投考护理专业。医院作为护士的直接主管单位,应适当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同时加大对在职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扩大护士队伍,以减小其工作量,保持护士队伍的稳定性。

3.7引入新的管理机制

在日常管理中,首先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规章,弥补全国性法规在具体地方实施时的不足,使日常护理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小护士工作的随意性,将安全隐患降到最小。其次应适当引入现代管理机制,如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激发护理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推动医疗护理事业的健康稳步前进,达到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最终目的。

3.8规范护工的培训与使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护工工作应运而生,做好护工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如何使用好护工资源将是对患者尽快康复,减少痛苦的有力支撑,同时也减轻护士的琐碎复杂的多面工作,使患者的诊疗过程得到保障。首先要有职业化的培训过程:

(1)护工所具备基本条件:热爱本职工作,两年的护理专业学习经历,身体健康,年富力强,男女不限,有一定的人文护理的理念。

(2)根据基本条件建立培训内容:营造人文氛围——住院环境、工作流程;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施人文护理,为病人提供最佳生活状态,消除不良刺激,促进护患沟通,注重礼仪。

(3)通过培训,营造一种充满人性,以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同时用热情周到服务和礼貌文雅的举止显示护工的高素质及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得到患者与医护的认可与尊重。

(4)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达到强化护工的责任心、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病人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使病人的诊疗过程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缩短康复期。

(5)医院招聘符合条件的人员后,由护理部实施培训计划在将受过培训的人员有组织有管理的配送有所需的科室,交科护士长管理,医院对其做好相应的工薪给予的同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意见反馈和奖罚,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和考核,使他(她)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重视,达到稳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成翼绢.综合医院直接间接护理时间测量与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1.

[2]王社芬.中美临床护理工作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75.

[3]包蓓蕾.本科学历护士专业思想稳定性的调查与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