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霞潘晓培雷小惠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Bacon,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1日口服20%甘露醇250ml做肠道清洁。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尤其是脐部用棉签醮肥皂水清洗干净。术后进行肛周护理,定期扩肛、便后坐浴,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引流液性质。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副创伤。手术时间220~315min,术中出血20~280ml,术中肠管断缘病理切片无癌残留,本组病例保肛率100%,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d,术后并发尿潴留1例,保留导尿管5d后恢复自行排尿。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9d。本组获随访,随访时间1~5a,局部无复发,腹壁Trocar的锥孔无肿瘤种植。术后3~6个月自主排便功能恢复。结论加强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改良Bacon,s手术围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促进排便功能恢复。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283-02
直肠癌是胃肠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典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传统标准手术,但要切除肛门,存在腹部假肛、术后性功能和泌尿功能障碍,以及会阴部瘢痕性疼痛等诸多问题。应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癌手术,虽然能够完成低位切除吻合,明显提高保肛率,但却依然有吻合口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近年来采用腹腔镜改良Bacon,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42例,配合围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5.7岁。均行直肠癌术前检查:胸部X线片,腹腔和盆腔SCT平扫+增强,直肠指诊,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及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并获病理确诊,42例均无器官转移,直肠肿块距肛缘4~7cm。术后病理报告(Dukes分期):A期25例,B1期12例,C1期5例。病理分型:直肠腺癌35例,其中直肠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21例,绒毛管状腺瘤伴局部癌变7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全麻下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改良Bacon,s手术。
1.2结果
本组42例,保肛率100%,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d,术后并发尿潴留1例,保留导尿管5d后恢复自行排尿。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9d,出院时生活完全能自理。本组获随访,随访时间1~5a,局部无复发,腹壁Trocar的锥孔无肿瘤种植。40例术后3个月自主排便功能恢复。2例术后4个月自主排便功能恢复。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有针对性的讲解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寻求患者亲友的情感支持及经济支持。
2.1.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了解心、肝、肾功能及有无出血倾向及过敏史。
2.1.3肠道准备术前3天无渣饮食,术前1日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水,术前1日口服20%甘露醇250ml。同时嘱其大量饮水,观察有无脱水及休克症状。
2.1.4皮肤准备备皮范围包括:腹部、会阴部、腹股沟、肛门及肛周皮肤,尤其是脐部用棉签醮肥皂水清洗干净。
2.2术后护理
2.2.1腹部伤口的护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保持其清洁干燥。
2.2.2引流管的护理。术后置有腹腔引流管及直肠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其折叠、扭曲、受压、堵塞,记录引流量及引流液性质,引流袋每日更换。一般术后第1d腹腔引流液在100~200ml,为淡红色血性液,以后量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淡。术后48~72h,引流液少于50ml/d时即可拔管。直肠引流管术后3~4d拔除。
2.2.3尿管的护理。术后3~4d开始夹闭尿管,定时放尿,训练膀胱功能,术后1周即可拔除尿管。本组术后并发尿潴留1例,保留导尿管5d后恢复自行排尿。
2.2.4肛周护理
2.2.4.1肛周皮肤护理及时用棉签擦净肛周分泌物。术后早期大便次数较多,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涂以氧化锌油。
2.2.4.2肛门外肠管的护理观察肠管血运情况,如颜色及水肿情况,肠管断端有无出血及肠管回缩情况,正常肠管粉红色稍肿胀,2周左右回缩至肛门,如肠管颜色青紫、水肿明显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无1例肠管坏死发生。
2.2.5扩肛术后1周开始进行,1次/d,至术后3~6个月。方法:戴上指套,将食指插入肛门至第二指指关节,反复扩张5~6次,1~2min/次。
2.2.6坐浴术后1周开始,每次排便后用3%硼酸或温盐水坐浴,水温40~50°,15~20min/次。
2.2.7排便功能训练。
2.2.7.1缩肛°训练:术后1周开始,仰卧,肛门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每次5~10min,2~3次/d。
2.2.7.2排便反射训练:进食30min后进行排便训练,3次/d。排便时躯体前倾,臀部抬高,尽量使大便一次排空。期间有便意时通过变换体位、看书、听音乐等方法减轻便意,以训练患者肠道的储便功能和肠壁的延伸性,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1]。
2.2.7.3排尿中断训练:排尿过程中突然中断尿流,至尿流完全停止再尿,每日数次。
2.2.7.4有规律收缩腹肌:呼气时收缩腹肌,保留3s。吸气时放松,4~6次/d,每次10下左右。
2.2.7.5仰卧起坐:仰卧于床,按住双下肢,嘱坐起,再逐渐平卧,重复。
2.2.7.6直腿抬高:双下肢并拢,直腿逐渐抬高至与躯体呈90°角,再逐渐放平,重复。
2.2.7.7抬臀弓背:屈髋屈膝平仰卧于床,抬臀直髋,弓背挺腹,放下再重复。4~6次/d,每次10下左右[2]。
仰卧起坐、直腿抬高、抬臀弓背3种训练可在术后1w开始,交替进行,2次/d,20~30min/次。
3.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新项目,患者顾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高额费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突出,实施心理护理及寻求患者亲友的情感支持、经济支持,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腹腔镜改良Bacon,s手术采用拖出式切除直肠,对肠管的离断及吻合基本是在腹腔外进行,从而大大减少了腹腔感染、肿瘤细胞脱落种植的机会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术前应用口服甘露醇顺行灌肠的优点是服用方便,防止逆行灌肠使肿瘤细胞向近端肠管扩散或种植转移。术后早期因肛门反射和排便功能尚未恢复,排便次数多,每日可达20次,且多为稀便,刺激肛周皮肤使之经常处于潮湿侵蚀状态,易导致肛周皮肤损害、红肿、糜烂和溃疡,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可有效预防肛周皮肤糜烂和溃疡形成[3]。由于手术造成盆腔植物神经水肿或损伤,留置导尿管后膀胱功能消失,故术后需定时放尿,以训练膀胱功能,防止尿潴留发生。便后坐浴,可保持肛门清洁并能减轻肠管水肿,防止感染发生。术后定期扩肛,可有效预防肛门狭窄发生。由于手术切除了直肠及其系膜,由直肠粘膜下Meisner神经丛发动的直肠内外反射消失,直肠反射性便意消失,所以术后早期排便反射和肛门自主控便能力下降,同时,由于手术保留了盆腔植物神经丛、肛提肌、肛门内括约肌和肛管,因此肛管急锐性便意和肛门括约肌功能尚存在。本组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均存在,早期均出现轻、中度排便反射和自主控便能力下降。因此,术后需早期进行排便功能训练。缩肛训练可尽快恢复肛—直肠环的功能,逐渐在大脑皮层形成定时排便的兴奋性。而有规律地收缩腹肌可增加腹压,促进粪便排除。仰卧起坐、直腿抬高属盆底肌的协同共济肌与毗邻肌的诱导训练,即腹压增加,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非常协调的收缩。抬臀弓背是利用臀中肌引发毗邻的有同源神经支配的括约肌的收缩。排尿中断训练,虽不是直接对肛门括约肌的锻炼,但对盆底肌的收缩功能及诱导肛门括约肌皆有益处。定时排便是每日定时使直肠产生一次压力反射,直肠壁受压,引起直肠收缩和肛门内括约肌放松而诱发排便,长时间训练可形成条件反射性排便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红,夏伟芬,吴曙霞.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护理及早期排便功能训练[J].护理与康复2007,6(4):236-237.
[2]屈清荣,王云霞,郑荣,等.腹腔镜下Bacon,s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排便功能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794-794.
[3]王云霞,屈清荣,郑荣.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8,20(21):2594-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