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368-01
摘要:全球化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它促成了世界文化的开放、交流、融合、再生,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但也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既要维护本民族的文化独立和文化安全,又要汲取外来文化中积极的内容,实现社会主义的文化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民族文化;文化创新
全球化使世界的面貌发生改变,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实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加紧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政治体制等,给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甚至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全球化使民族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民族国家意识有弱化的趋势。因此,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的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弘扬,在维护自身的文化独立和文化安全的同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创新。
一、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人的“时代精神”,它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全球一体化浪潮,“主要是指加强联系和普及并加深世界一体性意识之双重特性。”[1]“通过一种技术的、商业的和文化的趋同,世界正在变得一致和更加标准化,而这种趋同倾向于西方。”[2]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向全球灌输其文化价值观,严重冲击了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全球化以西方国家为主导,所以文化全球化必然较多地融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更多地符合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利益。西方社会以大众文化消费为幌子,推行文化霸权和政治霸权。某些国家借用文化全球化之名推行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全球化不同,它不是追求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的普世价值,而“是指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自觉或不自觉地强行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以便在文化和思想上影响、同化他国的文化现象。”[3]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必然会遭到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的冲击。
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借助其经济的强势地位和覆盖全球的信息传播体系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而发展中国家则成为其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对象。伴随着全球化而来的是西方全球化理论和政治思潮,而其中的一些观点直接与我国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相对立。如“人权高于主权”、“民族国家主权过时论”等,这些理论观点不仅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扫除全球资本扩张的障碍,而且为他们用西方的人权观来否定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干涉他国内政、在全球推行西方政治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制造了舆论。
二、中国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认同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与标志,是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所创造并世代继承,经几千年积淀、冶炼、传承下来而形成的,这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可谓是中华民族伦理认同的一种实体性象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精神支柱。
每一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而这种属于民族传统的东西,虽然有自身的局限性和保守性,需要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不断超越和发展自己,但如果全盘接受外来文化,注定要在全球化格局中丧失地位。与经济全球化不同,文化全球化强调了多元文化之间的互动,在尊重各种文化特殊性的基础上,找寻为大家所能接受的价值认同。文化已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彰显自我的标志,而是要求每一个生长在某一文化传统的人去思考如何去权衡文化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问题。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到来,首要的并不是盲目地把外来文化迎进来,而是先要对自已的文化反省。不同的区域文化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整合,剔除糟粕,发掘精华,对其主体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文化全球化语境给区域文化提供了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在沟通中发现彼此都能接受的价值观念,从而增进了解,促进文明的发展;另外,区域文化发展面临自我定位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处理面对强势文化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果过于强调这种意识,将会变为一种保守的文化本质的心态。
“由于世界各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就决定了全球化的不平等性,而全球化的不平等性势必带来各民族国家在相互交往中的彼此摩擦和冲突。”[4]因此,对民族自身的认同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每个地方,我们都遭遇到认同的话语。而且,人们所讨论的在每个地方,我们都不仅仅是认同问题,还涉及到变化问题:新的认同的涌现,旧的认同的复活,现存的认同的变迁。”[5]
因此,只有在对自己的文化清醒的认识后,我们才能在面对多种异质文化到来时,不会盲目地认同某些强势文化,也不会忽视了自己文化中的精华。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取决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是来自所有中国人对自己民族及其文化价值体系的一种认同,即个体对中华民族伦理精神、伦理实体的认同。
三、民族文化的整合与创新
彼得•伯杰在谈文化全球化时认为“文化全球化既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大的承诺,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巨大的威胁。”[6]历史告诉我们,它只是世界进程中的自然过程。但是,对一些人们已经习惯了的文化观念来说,它带来了挑战,因为多种异质文化的到来使某些认识产生了危机。在这种语境中,区域文化的自我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区域文化的活力不仅源于对本土优秀文化存在的肯定,而且要突破自己观念的限制,在与异质文化的不断碰撞中创造更加有利于世界发展的价值观念,与其他文化一起构建百花齐放又相互滋养的局面。
有益于人类进步的文化全球化,是运用经济和科技发展为文化传播与交流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各种民族文化超越地方的局限性,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这其中不免地会有冲突与融合,而这就是所谓“文化整合”的过程。通过对传统文化和其价值进行重新诠释,以便创造出一种符合当代社会结构和需求的新文化。具体来说,就是从现代社会的要求,特别是从现代性的标准,对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进行分析考察,进行重构和整合。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创新则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因此,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创新。从中国的角度考虑,所谓文化创新,就是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面对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合理资源,推陈出新、批判扬弃、创造转化,铸造出新型的文化形态。从广义来说,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种重大的文化创新,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衍生出的创新精神。进行文化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优秀的精神文化资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通过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创造新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多元互补、“和而不同”的关系中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全球文化也因此而不断地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宁.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
[2]内德文•皮特斯.作为杂和的全球化[A].梁展,全球化话语[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03.
[3]孙洪斌.文化全球化研究[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64.
[4]胡敏中.论全球化进程中民族价值观的认同与冲突[J].宁夏社会科学,2004:5.
[5]RechardsJenkins.Socialidentity,Routledge,1996:7.
[6]彼得•伯杰.全球化的文化动力[G].塞缪尔•享廷顿彼得•伯杰主编.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康敬贻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