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阈下高职学生评价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素质教育视阈下高职学生评价体系构建

孙孝花

孙孝花

(河南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45)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学生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及价值导向活动,构建素质教育视阈下的高职学生评价体系旨在用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使之更符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文主要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解读如何构建高职学生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学生评价体系

一、梳理素质教育与高职学生评价体系的关联性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是高职学生评价体系的价值导向。素质教育历经不同的发展时期,思想内涵略有不同,引发学生评价导向的变化。素质教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处于探索期,九十年代处于内涵清晰阶段,二十一世纪的十年处于内涵不断扩大阶段。199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素质教育落实在德育工作中,从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这个维度推进素质教育。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了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了素质教育的总体战略目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战略,丰富了素质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体现了全面的、结合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要求。这是构建高职学生评价体系的价值观,从这三个维度对高职学生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是素质教育视阈下建构高职学生评价体系的正确导向。

二、构建素质教育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

(一)树立导向性的明确目标

从总体上讲,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有两种导向:评价学生行为的结果和评价学生的行为发生过程。基于此,形成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三种常见的评价方式。结果性评价是一种以一定的标准为参考,评价学生活动结果合格与否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是一种重在发展学生的各项潜能,不仅要求达到某种结果,更提倡在结果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潜能的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是一种运用多种评价标准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的评价方式。以上三种评价方式中,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更适合从素质教育价值取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目标应该导向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精神。

(二)采用多层次的评价方法

素质教育视野下高职学生评价应该由量化评价转向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客观性、可行性和综合性,要全面考虑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状况。要用定量、定性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进行全面评定,并依据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不同,选择多方面的评价方法和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考核方法的多样化,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根据培养目标课程的特点,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进行考试考核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探索,以能力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以课业为主、多种形式并用。尊重学生,重视投诉;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发展,实现培养目标;建立企业本位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其它形式的教育一样,是学校本位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与实际的职业实践及需要相去甚远。

(三)构建全方位的评价主体

学生评价主体应该由学校一元主体转向多元主体进行转变。从理论上说,与学生成长有关的人员可以而且应当纳入到评价活动中来,这些人员包括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教育行政机构、家长、企业、社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主体是学校,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就应该吸纳形成多者联合的学生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再单纯地由学校说了算,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和结果,以及在社区进行的相关的活动也应成为学生评价的参考因素。在我国,学生评价的权力仍然主要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中,而学生本人尤其是家庭和社会的评价权力和评价资源尚未被重视和挖掘,构建素质教育视阈下的高职学生评价体系必须使学生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四)选择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对高职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采取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多元化评价。所谓多元化评价,即不单纯采用标准化测验,而是采用多种途径,在非结构化的情景中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短文写作,要求学生用一两段文字进行描绘、分析、解释、总结;活动展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其他观众面前进行演示或生动地表演,一般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能力,经常是跨学科的,并要求学生表现出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要求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如提出假设、拟定计划和进行实验、写出研究报告、应用测量和预见的技巧、应用科学事实和理性概念的知识等。这些评价方法以观察、记录、让学生完成作品或任务、团体合作计划、实验、表演、展示、口头演说等多种方式进行,从广泛的背景(从教室到家庭到社会生活)中收集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等各方面信息。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学生对大量非结构化的情景的反应,来了解其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考查学生在动态的、真实的背景中会如何应用知识。这正是高职教育目标对学生评价所需要的。多元化评价运用到高职教育学生评价中,将会彻底改变对高职生评价单一而错漏百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张忠福.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和素质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

2.杭国英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1(7).

3.陈向平.素质教育与能力训练:高职人才培养的两翼[J].江苏高教,2010(2).

4.毛家瑞、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65.

5.高宝立.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10-01.

6.张春玲.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2(3):9.

7.郑先俐、张增田.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2):120.

作者简介:

孙孝花,女,生于1979.11月,硕士,讲师,企业管理,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