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中图分类号:G5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2-0029-01
摘要: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后,西部地区的“两基”攻坚正式拉响号角,至07年“两基”攻坚目标基本得以实现。西部教育,特别是民族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笔者欲就西藏现代学校建立后,特别是“两基”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及尚存在的不足,根据自身在昌都类乌齐生活的几年和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感受,并查阅了与民族教育、西藏教育相关的书籍,且作了相关的访谈、调查来谈“两基”攻坚。文中总结了昌都类乌齐“两基”攻坚工作的“成就”与“不足”,虽仅谈一个县的“两基”教育,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文章其实是对整个藏区、特别是西藏民族教育的一些思考,全文重点倾向于不足之处,并从中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西藏教育;类乌齐;“两基”攻坚;“普九”
一
党和政府于1951年3月成立了昌都小学(现昌都地区实验小学),这是西藏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学校。后相继在盐井、波密等地建立学校。我所任教的类乌齐县小学成立于1951年12月15日,据说是继昌都小学后建立的第二所社会主义学校。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可以说在党和政府、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教育取得了欣欣向荣与令人骄傲的成绩。2008年中国向世界宣布西藏“普九”成功,类乌齐县也已于06年“普九”通过,这几年为巩固阶段,2011、2012年为国检期,“两基”攻坚在西藏可谓硕果累累:从04年到06年的3年里,西藏自治区“两基”攻坚取得了重大突破,“普九”人口覆盖率由30.9%提高到70.5%,青壮年文盲率由30%下降到10%,“普六”人口覆盖率由79.6%提高到99.4%,实现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目标。到2008年,成绩可谓更加喜人:“‘普九’县由2003年的17个增加到70个,‘普九’人口覆盖率由2003年的30.9%提高到9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2003年的91.8%提高到98.5%;初中入学率由2003年的61.1%提高到92.2%。”昌都的情况则是:“2003年,昌都地区基本实现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5年,昌都地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7年,昌都地区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2.8%。”正如温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会议上说的:“在这些地区(西部地区,笔者注)完成‘两基’攻坚任务,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并将对推进西部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成就的取得当然与中央的支持,地方的努力,以及各级党和政府特别是教育一线的同志孜孜以求的奉献精神分不开的,而且为西藏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如今国家对西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可谓是巨大的,县级中小学及乡镇中小学均实行“三包”制,这比内地许多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费的地区要早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学生涌入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平时教学生活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老师们还要守着大门、呆宿舍、转围墙并以防学生逃跑,而且还要安排学生每天的生活:起床、洗漱、就餐、清扫、洗涤、就寝等。老师们是既充当教学者,又兼顾生活老师的工作,可谓既当“爹”,又当“妈”。而对于大多数中学教师来说,全年上课时间不但相当短,而且有些还根本上不了课,一般老师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岗亭里“监视”学生,生怕流走一个“普九”指标。
很多人可能对于像昌都类乌齐县这样的教育颇为费解,教育怎能这种情况?其实不然。回到内地“普六”、扫盲、“普九”的那些年头,数字造假、力防学生逃课等现象亦大量存在,只是采取的方式与涉及的程度相比与昌都等地方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大相径庭了。不过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到,在昌都县里或乡镇工作的老师还是蛮辛苦的,只是辛苦不多在教学上,而多在各类杂活上了。这种情形下,学生倒是可以暂时予以确保,但实际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学不好,老师教不好;学生不想学,老师也不想教”。太过于重视数字的“普九”、照搬内地的“应试教育”的鹦鹉学舌式的西藏教育照此情况走下去只会是一条死胡同。
出现这样的教育情况除了我上述从结果与平时观察所了解的原因之外,我想原由还应当是很多的。
第一,在那种他们认为广阔而实质较为狭窄的空间里,走出去甚少,进来者也不多,加之偏僻的环境与相对落后的经济让狭小的“精神世界”与“地理世界”发展甚微。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类乌齐的经济获得了较大及较快的发展,但就整个县来说,真正的情况就是有一家水泥厂,几座小型矿场加之几座规模不大的水电站,剩下的就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了。上面我提到过,修中学可以斥资几千万,资金何处来呢?几乎都是国家援藏资金,这就造成一种现象:经济是靠“输血型”,许多援藏项目立起来又不能有更多的循环资金来运作它。学校就面临这样的窘况。一句话,学校的多渠道筹集资金还未应用上,经济的落后对教育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在藏传佛教文化大背景下,许多学龄儿童不愿接受学校教育,想入寺念经的不在少数。我们在“普九”时就“抓了”并请回一些小喇嘛返校。不重视现代教育的现象在农牧区根深蒂固,有工作者、经商者(可能世面见得多或对农牧业的依赖不大)、县城周边者相对就好得多。
第三,太盲目学习内地教育模式而不重视本地实际,一味照搬,使得老师是教得难受,学生也学得痛苦。另外内地高考扩招,西藏不根据自身承载能力,也盲目扩招,这几年西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就凸显出来了。而且由于职业教育落后的情况使得西藏教育两头大中间小的畸形发展模式使得许多学的东西不能服务于社会,读书无用论在社会舆论上更加体现。
其四、教育机制决定领导者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从而师资不稳(数量不稳,心亦不稳),学生不稳(同师),教育当然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别看许多学校配备了电脑,就像中国同时经历二、三次工业革命一样,许多东西是先进了,但内在的缺乏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也是关键的。教育的发展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其五、在一味照搬情况下(当然亦非完全照搬),造成“拿来主义”盛行,故而创新不够,民族教育的自主权不敢大胆应用,办学形式不丰富(前已述,特别是职业教育跟不上)。
三、结语
毋庸赘述,从昌都类乌齐这个例子来看,其基本上可以反映“两基”的大致情况以及透视出目前昌都甚或大部藏区的一些教育现状。我仅仅结合亲身调查、感悟来反映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自身的一些看法。藏区的教育国家可谓颇为重视,我们需要做的是脚踏实地,不仅在“两基”攻坚中下足功夫,更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不然等“普九”的热头一过,教育回到“普九”前的水平,或者不能进一步前进,都是不太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西藏教育》2008增刊,总第177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2]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民生之本强国之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报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3]马戎《民族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4]赵心愚秦和平王川编《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巴蜀书社四川出版集团2006年5月第1版.
作者简介:徐伟(1981—),西南民族大学09级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生,男,汉族,籍贯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