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临沂276005)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385-03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分析影响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美国心理学专家乔西弗等编制的心理状况调查表、应对方式问卷对279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对工作现状满意程度不高,特别是在工作压力、社会地位、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满意度较低,且满意度与学历、职称、岗位及工龄有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水平16分以下的178人中80.9%的人采取了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方式;得分16以上的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比率明显减少。结论应根据精神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及应对情况,分别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及激励机制,提高她们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满意度心理健康应对方式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工作经历的愉悦程度,在组织研究中一直是被广泛研究的课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缺勤、离职、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1]。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对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尤其重要,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特殊群体,从事着特殊的医疗服务。只有护理人员满意和忠诚时,有效缓解应对工作的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才会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自己的智力资本,创造性的为病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此,我们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为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临沂市两所精神卫生机构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成立调研领导小组由主管业务的我院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员为成员组成调研组。
1.2.2召开护理工作者代表座谈会地点选择: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是我市具有代表性的精神卫生机构。座谈的主要内容:了解护理工作者工作、生活状况、应对方式;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建议。
1.2.3发放调查问卷参考李艳丽等满意度与稳定性量表编制的构想[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如: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工龄、职称、学历等;第二部分为工作现状及满意度情况,从工作环境、人力资源、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感受等方面调查;第三部分为精神科护理人员对精神卫生工作的建议。
1.2.4心理状况调查表:心理状况的测量采用美国心理学专家乔西弗等编制的心理状况调查表[3],该量表在我国被试中信效度较好。具体评分标准:16分以下,心理正常;16-24分,心理较为正常;24-35分,心理状况不佳;36分以上,心理状况极为不佳。
1.2.5应对方式问卷[4]:采用肖计划和许秀峰设计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主要包含6个维度: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1.2.6发放范围:临沂市两所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科。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为评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统计分析之前,对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分析,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较高的可靠性,同时调研组成员对调查问卷工作进行督导和质控,确保问卷准确、及时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漏答等问卷21份,得到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应答率93%。性别:女性268人(96%),男性11人(4%);年龄20-59岁,其中20-29岁108人,30-39岁88人,40-49岁51人,50-59岁32人。学历:硕士研究生1人(在管理岗位)(0.035%),本科(包括第二学历)110人(39.4%),专科119人(42.91%),中专或高中及以下的40人(17.92%);职称:高级职称1人(0.035%),副高级职称31人(其中12人在管理岗位)(11.11%),中级职称83人(29.74%),初级职称164人(58.78%);岗位:在临床一线249人(89.46%),在管理或其他岗位30人(10.54%);工龄:10~30年之间的占49.23%,其余工龄共占50.77%;收入水平:月收入1000元以下36人(12.90%),1000-2000元87人(31.18%),2000-3000元111人(39.78%),3000元以上45人(16.12%)。
2.2工作现状及满意度
从表1可以看出,工作环境:69.53%的人认为很差或较差,只有4.03%的人认为较好或很好,26.44%的人认为一般;目前待遇:医护人员收入1559.8元/月均,73.75%的人对目前待遇感到很不满意或不满意,认为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较满意或很满意的仅占6.71%,工作感受:认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或较大的高达97.7%,对工作紧迫性,感觉很紧迫或较紧迫的占92.15%。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易引起身心耗竭综合征(BS)[5],进而影响到医疗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社会地位:85.25%的人认为在社会上受歧视,不愿意暴漏自己所从事的工作,84.29%的人认为,精神科医护职业的实际状况与期望值比较相差很大,50%以上的人很希望换一份工作。因此,大多数人反对子女从事精神卫生工作,这种状况直接造成精神卫生人才的流失或缺乏,缺乏工作热情,严重影响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2.3不同的家族结构、学历及收入水平的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在不同的家庭结构中,未婚、已婚与离异群体心理状况有显著差异;本科学历的与本科以下学历的心理状况差异显著;收入水平低于1000的与高于1000元的护士心理状况差异显著。
2.4护理工作者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
总体上看,健康水平16分以下的183人中82.9%的人采取了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方式;得分16以上的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比率明显要少。见表3。
表精神科护士两种心理状况的应对方式各因子的调查结果(%)
。
2.5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心理健康状况的P<0.01水平上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呈负相关,与其他四因子成正相关。在P<0.01水平上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除求助外均与心理健康状况体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见表4。
表4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
3讨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多数精神科护士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缺乏职业幸福感,心理状况调查显示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状况总体良好,而且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护士在工作中采取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求助等;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的一般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如自责、退避、幻想等。
调查可进一步看出,社会要对精神障碍患者和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护理人员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要完善相关管理政策,妥善解决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巨大需求与我市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等,缓解超负荷造成的工作压力。同时,制定精神科护理人员保障制度,完善精神科护理人员组成。关注他们的健康,改善她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采取精神鼓励、待遇倾斜等多种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满足感,缓解科技人员的心理压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稳定精神卫生防治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精神科护士人才梯队的建立要自己培养为主,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年轻人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发扬奉献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覆盖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呼唤社会对精神保障患者和护理工作者的理解、支持与尊重,营造发展精神卫生事业的和谐氛围。
综上所述,建立一支医德高尚、素质优良、效率卓著、结构合理的精神科护理人才队伍为支撑,全市的精神卫生事业将会更加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辉,薛国良,杜云翔,等.护理人员满意度对医院管理工作的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6(6):101.
[2]李艳丽,尹文强,黄冬梅,等.医生工作满意度与稳定性量表编制的构想[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8):122-123.
[3]葛明贵普通科技工作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J].安徽科技,2004,3:53-54.
[4]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164-168.
[5]王苏兰.护理人员心身耗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