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部超声在单位职工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上腹部超声在单位职工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李栋杨赟

李栋杨赟(甘肃省庆阳市中医院功能科彩超室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上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受检人员均在空腹8小时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上腹部检查,检查脏器为肝、胆、胰、脾及双肾;统计健康体检者的患病数及患病率。受检人员均采用平卧或左、右侧卧位,逐肋间多切面、多方位进行扫查。结果普通受检者中检出率最高的常见疾病为脂肪肝1757例(约占18%)、肝囊肿1269例(约占13%)、肝血管瘤489例(约占5%)、胆结石438例(约占4.8%)、胆囊息肉390例(约占4%)、其他1074例(约占11%)、正常4363例(约占45%)。结论上腹部超声检查对绝大多数疾病可做出正确诊断,在健康体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实质性脏器的疾病能及时发现,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时机及影像依据,并具有简便、准确性高、无创伤、快速及筛选等优点,定期做上腹部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诊治疾病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在单位职工健康体检中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关键词】单位健康体检疾病上腹部超声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10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职工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对疾病的预防意识不断增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年底会定期组织职工来医院做健康检查。超声检查作为一种发展迅速的医学影像系统检查工具,因其普查率高,收费相对低廉,对许多疾病诊断迅速有效,因而在健康体检中成为比较重要的项目,随着超声仪器的发展,目前从黑白B超到二维彩超及三维、四维彩超,在临床大量广泛应用,许多病例可以经过计算机后期处理,合成三维图像,在早期得以诊断,防止严重病变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2.02~2012.11在我院做健康体检人员共9780例,其中男7013例,女2767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49岁。

1.2方法应用菲利浦-254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禁食8小时后,在我院彩超室检查,采取平卧位及左、右侧卧位,充分暴露上腹部,多切面、多方位进行扫查肝、胆、胰、脾及双肾等脏器,发现异常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周边脏器的关系,活动性,血流信号,性质等,记录阳性病变部位的超声表现并且分析其结果。

2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脂肪肝1757例(约占18%)、肝囊肿1269例(约占13%)、肝血管瘤489例(约占5%)、胆结石438例(约占4.8%)、胆囊息肉390例(约占4%)、其他1074例(约占11%),正常4363例(约占45%)。其中脂肪肝所占比例趋高,且男性高于女性,肥胖者及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中年以上居多,肝囊肿老年男性居多,胆囊结石肥胖女性多发。

3讨论

3.1脂肪肝其超声图像具有独特的表现,声像图表现为肝实质前段回声增强,光点密集、呈云雾状,肝实质后段回声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与前段增强回声无明显分界,肝脏弥漫性增大,形态饱满,边缘变钝,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晰,肝内血管壁回声减弱,显示欠清,超声诊断脂肪肝敏感性可达85%以上,特异性达95%,亦有报道认为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的敏感性达100%[1]。脂肪肝是一种获得性、可逆性代谢疾病,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的10%时,可称为脂肪肝[2],早期或轻度脂肪肝经治疗后可以逆转恢复正常,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有肥胖、过度酒精摄入、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服用药物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脂肪肝者建议少食油腻、戒酒及增加运动量,以减轻体重,部分受检者复查可见脂肪肝减轻或基本消失,由此可以看出脂肪肝是可逆的,超声检查具有简便,准确无误,重复性强,便于随访等优点,故在临床上,应用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本组体检中脂肪肝检出率约占18%,所以早期预防非常重要,在单位组织的职工体检中超声检查很有必要。

3.2肝囊肿小的肝囊肿,尤其是位于肝实质深部者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不易发现,多于体检时无意中发现,随着超声检查在单位健康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肝囊肿已成为体检中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发病原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者一般认为可能由于肝内胆管胚胎发育障碍所致,后天者多为潴留性或老年退行性变,潴留性囊肿是体液潴留形成,可由于创伤,炎症、水肿、瘢痕等原因引起肝内小胆管、淋巴管等阻塞所致,囊液多为胆汁,淋巴液、粘液、血液等成分,肝囊肿单个或多发,大小差别较大,临床多无症状[3],典型的肝囊肿声像图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囊壁薄而光滑,囊内为无回声,伴后壁或后方回声增强,侧边声影内收,大的肝囊肿尤其是位于肝包膜附近者可突出于肝表面,或对周围脏器有挤压现象。在体检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肝囊肿的检出率逐渐增高,以老年多见,其次为中年,提示肝囊肿多为退行性变、血供不良等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发病率、及囊肿的大小均有增加趋势,病变部位可演变成多发性。

3.3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本次体检发现本病489例,约占5%,以中年组检出率最高。女性多于男性,是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4]。大多数血管瘤体积小,无症状,常于单位组织的职工健康体检中偶然发现,大者可出现肝大,肝区隐痛,偶尔破裂出血致急腹症或导致血小板减少引起紫癜。肝血管瘤一般生长缓慢,随访发现血管瘤大小无明显变化,有文献报道在怀孕或服用雌激素后血管瘤可变大,因此推测本病存在激素依赖可能[5]。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多数单发,约10%呈多发。典型的超声表现呈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稍强回声结节,多数边界清晰、锐利,病变区与周围肝组织回声有区别,分界明显,有浮雕感,无侵润现象,其内部回声为均匀致密的强回声,也有部分内部回声为无回声、低回声、或混合回声,有时呈现条索状或蜂窝状;如有钙化,可见斑状强回声伴声影。本组复检者较前无明显变化。

3.4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系疾病,是急腹症的常见原因。本次体检发现胆囊结石病例483例,约占4.8%。胆囊结石多是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成分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常单发,直径大小约0.5~3.0cm,常合并胆囊炎并互为因果,最终可导致胆囊缩小、囊壁增厚,腔内可充满结石。在职工体检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病发病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收缩能力下降,胆囊中胆汁淤积,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肥胖的患者逐渐增多,导致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胆汁中的胆固醇处于饱和状态,易于形成结石。胆囊结石多见于中年女性、肥胖、多产等人群,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固醇结石的比例逐渐升高。典型的超声表现为:胆囊腔内强回声光团,其后方伴声影,并且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囊结石患者要定期体检和门诊随访,以便于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5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病率也比较多,共发现390例,约占4%。常为多发,胆囊息肉样病变仅少数有恶变可能,临床上大多数无任何症状,多为体检发现,要对其密切随访观察。部分患者偶有上腹不适、厌油等类似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症状。胆囊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有时出现饭后右上腹不适感,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可清楚显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及附着处囊壁的改变,在检查过程中建议被检出患者定期复查,动态观察其大小、数量、形态有无变化,为防恶变。典型的超声表现为:胆囊内壁黏膜表面突出的小结节,可单发,也可多发,大多数回声较强,其后方无声影,随体位改变不移动。

综上所述,腹部超声检查在单位组织的职工健康体检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具有简单易行,准确率高、可重复检查、检查费用相对较低的优点,并且能清晰显示内脏器官及病变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大大提高了早期病灶的检出率,使一些潜在疾患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职工年度健康体检对潜在疾患的发现作用是其他检查项目所难以替代的,定期做上腹部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及诊断疾病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在单位健康体检中应列为常规首选检查项目。

参考文献

[1]李帆.超声在脂肪肝诊疗中的作用价值.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227.

[2]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24-925

[3]周永昌郭万学.腹部超声.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4

[4]周永昌郭万学.腹部超声.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5

[5]周永昌郭万学.腹部超声.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