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语言,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语言。学习数学是从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也是教师教育、引导、培养、训练的过程。教师充分地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表述概念地准确性。因此,培养学生数学语言极其重要。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呢?
一、通过阅读数学,让学生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通过字叙述题,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文字叙述题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及数学名词术语,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文字题的教学中,可以采取将式题译成文字题或将文字题译成式题两种方法培养数学语言。
文字叙述题,是文字表述的式题,主要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名词术语来表示数量关系。和四则运算的联系比较密切,所以这类题,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搞清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上。解答文字叙述题要认真审题,理解和、差、积、商,除以、除、倍……等数学用语。还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1、读题不添字、不漏字,在标点符号后作适当停顿,关键词读重音。2、边读便在文字题的下面划上适当的记号,在此基础上思考运算顺序,抓住最后的关键词句。分析要求的是什么?怎样计算?这样计算是否符合运算规律?然后列出算式,再将算式译成数学语言表示的文字题,进行验证。
将文字叙述题译成式题,主要使训练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数学语言,文字叙述的数量关系。因此,将文字叙述题译成式题时,应注意要求理解题目中的数量语言,掌握题目中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正确列出算式。
三、通过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用语言文字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相互联系,要求未知数量的题目,叫应用题。能否正确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是否熟悉、掌握式题,四则运算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否理解题意。应用题的每一步运算的基本数量关系,可以用文字写成关系式,根据数量关系可以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通过操作,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五、通过教学过程,影响学生形成数学语言
在教学中,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培养良好的数学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