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沃乡土蕴育艺术之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3

肥沃乡土蕴育艺术之花

胡益浩

肥沃乡土蕴育艺术之花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第二小学胡益浩

【内容摘要】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文历史底蕴丰厚,但是农村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和城市有很大的区别,如何利用地域特色,挖掘乡土美术资源,拓展现行美术课程,丰富农村美术教学内容,成为我们深入思考的课题。美术教育对提高教育者的全面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思维,使受教育者的智力潜能得到发展,还能激发人的活力,使人心灵手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美术的课堂教学要求结合学科功能和学生成长需求,服务学生生活、服务学生的能力培养、服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实践水平的增强。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永嘉县的农村美术教育研究为案例,就美术学科的教学结合校本教程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并从教学实施的层面,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教学乡土文化资源整合教学实施

农村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有快乐而充满想象力的童年,孩子喜欢美术是他们的天性,可是有很多因素会制约农村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所有一切会和城市的孩子有巨大的区别。从课堂教学来说,不论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得多么丰富、生动,缺少了充足的资源供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给我们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教好每个学生,教好每一节美术课呢?结合本地本学校实际,我进行了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所谓的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即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开展“以农为本”的系列活动,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农村孩子都能绘童心、露童真,都能画出特色、画出个性、画出真情实感。

一、在地域资源中提炼教学素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由课程的机械执行者向课程的建设开发者转变”等等新要求。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教师不但要会用教材,还要会编教材、改教材,而且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达到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对原有教材进行大胆的增和改。

“增”即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内容是学生喜欢学的、教师所擅长的或有特殊意义的内容。美来自于生活,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运用生活、赞美生活。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永嘉剪纸》、《温州米塑》、《年糕制作》、《寿桃制作》、《楠溪江瓦当设计》、《鞋垫设计》、《走进苍坡》、《仁溪木雕》、《楠溪江卵石的妙用》、《寨墙》、《蔬果动物》、《干花贴画》等。永嘉剪纸是学生们熟悉的本土民间艺术,经常出现在庙会活动中、还有农家庭院中的窗花装饰、龙灯的装饰等,是典型的南方细纹剪纸。干花贴画,学生从了解花、采摘花、干花的制作等过程深刻地体验到实践活动的乐趣,再利用花的不同形状、不同色彩制作不同工艺的干花贴画,让学生们感受到艺术魅力是无穷的。

尽管是农村,一些常见的废品、废料也可用于美术课堂,这样即解决了课堂材料问题,又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且使学生养成善于利用废物变废为宝的好习惯。我发现学生家里有较多的易拉罐等材料,便增设了废品手工课——《桌子、椅子的设计》。课前让学生收集牛奶盒、饮料瓶、易拉罐等材料,美术课中充分让学生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我县桥头镇是全国纽扣、拉链之乡,很多家长都在这些企业上班。拉链的废料很多,我觉得有必要要变废为宝,我就整合了几节课。让学生设计纽扣,画画想象中的拉链,其中我让学生用废品做风铃,效果很好。

“改”即对原有的教学活动作一些适当的修改,也可以更换内容。比如小学美术教材中橡皮泥课程很多,但对于农村学生买橡皮泥就不切合实际,一难买,二家长舍不得买。当老师布置学生去买橡皮泥时,最终的结果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准备材料,这样正常的美术教学就很难开展。没有材料的学生,一节课只能干等着,甚至会干扰教学,这样的课怎么办呢?农村有的是天然材料,我改橡皮泥为泥巴课,也可以用糯米粉来代替。材料的准备又是活生生的一堂实践教育课。并结合卵石、枝叶、豆类等物品的综合利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课堂气氛特好。这样,我们的学生人人都能够享受到手工课动手的乐趣,又节省了家长的经济开支。

二、在自然生活中发现新素材

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花鸟虫鱼、山光水色、日月星辰、民俗民风等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他们的美术教师,应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描绘美。

(1)乡村风貌,激发美感,培养兴趣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融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是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把课堂搬进大自然。茗岙的梯田、芙蓉村的“七星八斗”古民居、枫林镇的古街、苍坡村的古亭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2)乡土人情,陶冶情操,培养情趣

延续了千百年来的楠溪乡土文化(永嘉耕读文化),为永嘉人形成了自己的特定的民俗风情。固有的生活习性养成的是他们特有的自娱其乐,表现出永嘉人祖祖辈辈淳朴善良的“和文化”。如农家庆贺活动,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方式:以宗族为主线,以亲戚乡邻延伸外线。杀猪宰羊、走邻访友、逛庙会、看大戏、做寿桃、做米饼……真正体现了农家人“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永嘉县志民俗篇记载,岁时节令习俗有:立春、春节、元宵、清明、立夏、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二十四夜祭灶、除夕。而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美好的传说,都有它独有的魅力。在我们永嘉比较隆重的节日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春节等。不同的时节,农民有不同的庆贺方法:如清明节家家户户捣糍粑、做“米饼”;端午节做粽子、赛龙舟;中秋节的月饼、合家欢聚;冬至磨汤圆粉;元宵节放焰火、挂灯笼、闹龙灯;春节吃饺子、走邻访友合家欢庆,喜洋洋的节日气氛……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为美术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近几年国外节日对国内节日的冲击,乡土文化正在淡化。可喜的是农家游的兴起,让城里孩子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真正的认识和了解浓郁的本土节日,永嘉乡土文化。而我们老师在美术课中要多编排地方乡土课程,让学生了解节至习俗,这不仅是为儿童画的创作挖掘好题材,同时也发扬了民族文化。

(3)乡村之变,乡情之浓,美从心生

忆昨天,看今天,想明天。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富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永嘉人民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养殖场,一片片蔬菜大棚……这些都是现代永嘉亮丽的风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孩子们浓浓的爱家乡之情。通过观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到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再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如:《我为家乡造大桥》、《未来的好帮手》、《我心中的游乐园》、《未来的家乡》等,同时学生也发现了家乡环境的日趋恶化,古建筑、古文物的破坏等等,此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宣传画、变废为宝等活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采的内心世界。

三、就地取材,创新教学方法

1.把大自然作为最好的教学课堂

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但需要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以往的美术课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传授技能,然后让学生坐在课堂里临摹,或凭记忆苦思冥想,结果学生反而画不好,更不用说有创意,而且越来越讨厌画画。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特别是楠溪江旁的学校,要多安排综合活动课。如《奇妙的鹅卵石》教师让学生的课堂作业搬到滩林中展示,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可独立或可合作,自由选择制作方法,用卵石铺有图案的路、砌墙、造桥,也可以用卵石上画画,卵石的创意组合等。又如稻田里可玩泥工、稻草可做绳、可编器皿、也可扎稻草人,做好的稻绳又可做花瓶等等课程,我们都可设计成一系列的版块教学。

2.把教学方法的创新作最重要手段

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因此我们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教学中注重利用教师的直观演示、充分利用信息化辅助教学、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进行探究学习。

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卵石、泥土、羽毛、皮革、树叶、枯草、刨花等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设计出刮、揉、拓、挂、粘、绕、擦、烤、穿、锤、压、搓、等不同的工艺方法,脑手结合,制作出形式新颖、方法独特,既环保又经济的美术作品。

四、对农村的美术课堂教学展望

乡情农韵的农村美术教学是合理开发美术教学资源,建构地方美术课程的重要探索,是美术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需要。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他们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激发他们爱家乡之情、画家乡之趣。能真正做到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只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一定会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行为,建构有地方特色的乡土美术课程才能得以实现,农村的美术教育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农村的美术课堂教学也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

4、《楠溪江人文自然景观在初中美术地方课程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永嘉县教育局金少敏

5、永嘉县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