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注意物理模型的运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具体例子去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物理模型解题。第二,注意物理过程的分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如何变化的,进而去探索物理规律和结果。第三,注意物理解题的方法。要对“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等方法适当归类总结,找出它们的解题规律和技巧,帮助学生正确解题。总之,通过上面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如何解答物理问题,让学生感到物理解题有法可循,提高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物理模型;物理过程;物理解题方法
Discussthreeproblemsofphysicalexercisesteachingshouldnotice
JiangZhen-hai
Abstract:Thearticleelaboratedthreeproblemsatseniorhighschool,thephysicalexercisesteachingshouldnotice.Thefirstnoticestheusageofphysicalmodel.Theteachershouldguidehowtomakeuseofphysicalmodelsolutionthroughaconcreteexampleintheteaching.Thesecondnoticestheanalysisofphysicalprocess.Intheteachingteacher'swantingtoguideastudenttopasstoanalyzeobjecttobesubjectedtoadintcircumstancetoanalyzesportappearanceofobjectishowtochangeandinvestigatephysicalregulationandresult.Thethirdnoticesthemethodofphysicalsolution.Wanttherightness"1muchsolves"and"manyasolution"'setc.'smethodtocategorizeAbstractappropriatelyandfindouttheirsolutionsregulationandtechnique,helpstudentcorrectsolution.Passtop3inaword,guidehowtoanswerthephysicalproblem,letthestudentfeeltheinterestwithamethodandcanfollow,raisesitsstudyphysicsofthephysicalsolution.
Keywords:Physicalmodel;Physicalprocess;Physicalsolutionmethod
常听学生说物理这门课程真难,题型千变万化,解题时感到无所适从,没有思路。我认为症结主要出在学生对物理解题的一些方法没有掌握。因此高中习题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问题。
一、注意物理模型的运用
建立物理模型并根据此模型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物理学的模型很多,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单摆、点电荷、点光源、天体运动模型等等。物理学的每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物理模型。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题难做,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运用什么物理模型去分析问题。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通过具体例子去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物理模型解题。
例1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人造地球卫星圆形轨道半径为r,求卫星在圆形轨道上的向心加速度大小、运行速度大小、角速度大小、运行周期各为多少?
分析:此题的物理模型是人造卫星在一定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解题依据是万有引力刚好提供向心力。即GMm/r2=mv2/r=mr4π2/T2=ma=mrώ2,结合公式mg=GMm/R2就可以顺利解决此题。
二、注意物理过程的分析
每一道物理习题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根据题意去分析清楚物体运动的整个情境、过程,特别是受力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分析。去探索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
例2两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车出发时初速度为20m/s,加速度-4m/s2,乙车出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m/s2,则乙车追上甲车需多长时间?
误解:乙车追上甲车时,由位移关系有S甲=S乙,即,得t=8s。
分析:甲车从开始运动到停止时间为t=v甲/a=20/4=5s
5s内甲车位移为S甲=v甲t/2=20×5/2=50m
5s内乙车位移为S乙=a乙t2/2=0.5×1×52=12.5m<50m
乙车追上甲车时间t===10s
经过分析可知,甲车运动5s后已经停止运动,而乙车又加速运动了5s钟才追上了甲车。可见分析物体运动过程是很重要的,否则解题时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漏洞百出。
三、注意物理解题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色,有时一题多解,有时多题一解。若把他们适当归类总结,分析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我们是如何思维的,找出他们解题时的规律,技巧,对学生的物理解题将大有帮助。
1.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能排除常规的思维定型,突破固有的认知结构,融会贯通地驾驭知识,灵活地选择多种途径和方法,提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是一种开放性的现代思维方式。
例3怎样测定本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哪几种方法?有的学生思维是比较流畅的。可以答出下列几种方法。
方法1、打点计时器法。让重锤拖着纸带自由下落,根据公式△s=gT2,用刻度尺量出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s,再求出g。
方法2、滴水法。控制水龙头的流量和流速,使一滴水落地时,另一滴水刚好离开水龙头。根据公式h=gt2/2,测出高度h和水滴下落的时间t,求出g。
方法3、气垫导轨法。让滑块在倾斜的气垫导轨上从静止开始无摩擦下滑,根据公式,测出下滑距离s,时间t和轨道的倾角,求出g。
方法4、单摆法。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测出单摆的周期T和摆线的长度L,求出g。可见,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行之有效的途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多题一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汇聚思维
汇聚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沿着解决问题的途径,朝着一个方向集中思考,从而得到一个确定的结论。
例4、①试计算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
②汽车以多大的速度通过曲率半径为R的凸形桥时,汽车对桥没有压力?
③小球至少以多大的速度通过半径为R的竖直放置的圆形离心轨道最高点,才能使小球继续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而且对轨道无压力。
分析这三道题可知,它们只是提法不同,角度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只有重力充当向心力,则轨道对物体的弹力为零。由可得出速度均为
可见,汇聚思维是人们扩大认知领域,建立并加固知识体系的有力武器。
总之,教师在物理习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物理模型,仔细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对“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等物理解题方法归纳总结,加以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物理解题有法可循,对物理的学习也就会越来越有兴趣了。